2)第344研究,大鸟爪的厉害_开局被雷劈到不信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气泡流动到液体压力超过气泡压力的地方时,气泡便溃灭,在溃灭瞬时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和高温。由于这些气泡是由巨大压力差造成的,具有很大的能量,气泡急速产生、扩张,又急速溃灭,固体表面经受这种冲击力的多次反复作用,材料发生疲劳脱落,使表面出现小凹坑,进而发展成海绵状,严重的甚至可在表面形成大片的凹坑。这个现象,就是鼎鼎有名的气蚀。

  据说,严重的气蚀会在液体中形成激波或高速微射流,导致螺旋桨之类的金属材料表面晶体结构被扭曲,出现化学不稳定性,使邻近晶粒具有不同的电势,而物体表面局部材料剥落后,出现的新的纯净金属和周围旧金属之间构成一对电极而产生腐蚀电流,从而加速电化学腐蚀过程,剥蚀区域中材料的机械性能显着恶化,从而导致空蚀量激烈增加。

  听起来很复杂,但结果只有一个,就是空蚀现象对螺旋桨具有破坏性,轻微是腐蚀螺旋桨叶片,严重是让螺旋桨叶片折断。为迎合实际需要,人们在设计和使用螺旋桨的时候一般都尽量减少和避免空爆现象的发生。

  与螺旋桨在水中高速运动类似,当物体在空气中高速运动时,比如飞机。当飞机接近音速时,将会逐渐追上自己发出的声波。此时,由于机身对空气的压缩无法迅速传播,将逐渐在飞机的迎风面及其附近区域积累,最终形成空气中压强、温度、速度、密度等物理性质的一个被称为“激波面”的突变面。

  激波面,是声学能量的高度集中面,所以又称音锥。当飞机由亚音速进入到超音速时,激波面后方以气压骤降导致温度也极具降低,引起水气凝结导致出现了以飞机为中心轴、从机翼前段开始向四周均匀扩散的圆锥状云团,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音爆云”。

  一般而言,大部分音爆云形成都在刚好加速穿过音障速度临界的一霎那,飞行高度越低、空气密度越大、空气越潮湿的环境下,越有利于增大激波面在气压和温度上的反差,更容易形成音爆云。在合适条件下,接近音速的飞机也可以产生音爆云。

  音爆的能量巨大,一架低空超音速飞行的战斗机产生的音爆足以震碎门窗玻璃。音爆强度飞行高度增大而减弱,但影响范围则扩大。音爆因时间短暂,对地面的影响在户外一般不大,对室内压强变化虽小,但经多次反射形成共鸣,持续时间较长,影响颇大。因此,在城市上空,低于1万米高度常禁止作超音速飞行。

  我在这个时候这么严肃地说起这样近乎学术话题,不是想变成螺旋桨将夺命幼师的大鸟爪搅碎,也不是要变成超音速飞机弄出音爆将夺命幼师震得耳膜破裂、身体失衡,而是想说:

  大鸟爪的速度明明很快、却没有发出任何声音,是因为大鸟爪的表面构造很合理、很适合高速而悄然的攻击。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