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章:痛悼李大山_乡野风情:旮旯村的风流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情骂俏的顺口溜,于是大甩爹在旁边拍着巴掌当节拍,他就有板有眼的说起来:

  “豆芽菜,稀不隆咚,

  儿媳妇一心操老公,

  老公一把抓住儿媳妇的奶,

  儿媳妇就用*甩,

  甩了老公一嘴奶,

  老公说你再甩,

  再甩,再甩。”……

  一帮小青年听到这里兴奋的直喊,一帮姑娘小媳妇们会把脸羞的通红,把头低下去,轻轻的骂一声,“这个老表孙子,就会胡扯。”开场白过后,有时唠叨妈胡闹子妈要是在场的话,李大山就喊了,“唠叨妈,你演女寡妇,我演男寡妇怎么样,俺们来一段。”这唠叨妈也不是饶人的手,“你老姑奶奶在,你拿着大吊吓唬寡妇,你能吓唬住吗,来了。”于是一帮小青年像黑子呀,癞子呀,一个吹笛子,一个拉二胡,这就唱上了。

  男:正月里正月正,-->>小鳏夫我给贤妻来上坟,

  小寡夫今年都三十二,

  我的贤妻呀,

  今后我们怎么度光阴?

  你撇下孩子撇下我,

  我的孩子妈妈哟,

  你撇下女孩没有出嫁,

  你撇下男孩没有成人,

  我的孩子妈妈哟,

  这今后的日子怎么撑,

  我的贤妻呀。

  女:正月里是新春,

  小寡妇我给丈夫来上坟,

  小寡妇今年都三十二,

  我的丈夫呀,

  这一家老小怎么度光阴?

  公公婆婆年纪大,

  两个孩子还没有成人,

  你撇下男孩没有结婚,

  你撇下女孩没有成亲

  我的丈夫啊,

  我一个人任务怎么完成呀,

  我的丈夫呀。

  “……”

  李大山和唠叨妈唱的声请并茂,常常博得众人的喝彩,也常常感动那些心软的姑娘小媳妇们,哭得三行鼻子两行泪的。村上有一个叫大锄妈的人,唱一百回哭一百回。当然也有唱一些欢快的民歌,如《扬鞭催马运粮忙》和《老俩口学毛选》和*时候家喻户晓的四句推子:

  东方红,旭日升,彩霞满天。

  庄稼人,抗锄头,脚步匆匆。

  怀揣着,主席书,雄文四卷。

  战天地,夺丰收,意志更坚。”

  李大山这个上门的女婿,给旮旯村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因为有为,所以就有位,因为有位,就逐步养成了李大山在旮旯村的优越感。特别是二柱子当兵之后,政治上翻了身,二个女婿在外边混的不错,经济上有了位子以后,就更增强了他的优越意识。

  他有一个生活的细节,经常为旮旯村的人们说道。前些年,他的秃头女婿经常买一些白糖,红塘和冰糖来孝敬他,他时常故意把冰糖含在嘴里,舔到腮帮一边,不知道的人以为他有腮腺炎,劝他到医院看看,他气的把鸡蛋大的冰糖块子吐出来,说了一句,“没有吃过猪肉,也没有看见猪走吗?这是冰糖块子,你都不认识,我哪有什么腮腺炎。?”

  这样一个要好看的人,大柱子的事情,让他彻底的丢了面子,使他在旮旯村的老少爷们面前抬不起头来,随着他的年龄的增加,他几乎没有了任何的希望。

  嫦娥走后,父子俩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这爷儿俩尽管都是能说会道,可是说什么呢?每当吃饭的时候,爷儿俩大眼翻小眼,你说这个日子还有什么意思,于是走火入魔一个问题,钻进了牛角尖里出不来了。

  李大山的棺木下地后,突然从旮旯村里又传出一个消息,村东头的小广播死了。小广播是怎么死的,有人说他头一天晚上还好好的,睡到半夜就没有气了;有人说,她是快活大柱子没有找到媳妇快活死的。大甩爹说,“这旮旯村今年怎么啦,没有到一年走了三个,”何半仙说,“这个嫦娥的命真硬,离开了旮旯村克了三条人命。”乡野风情:旮旯村的风流事儿第九十章:痛悼李大山(3/3)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