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差把火”的大柱子(下)_乡野风情:旮旯村的风流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章:“差把火”的大柱子(下)

  正是由于大柱子不太精明,说话又没有个高低,虽然年近三十了,终身大事还八字没有一撇。

  村上的人至今还记得,那一年苏北来了一个远房亲戚,给大柱子提亲,两个小孩都见了面,办喜事的日子都定下来了,大柱子去女家送礼时,一句话把未来的丈母娘惹恼了,而功亏一篑。

  你猜他能怎么说?女孩有一个弟弟,姐弟俩,年龄悬殊很大,姐姐23岁了,弟弟才3岁。中午吃饭的时候,小弟弟也要上桌子,跑着跑着,跑跌到了。大柱子为了表现自己,赶忙上前抱起他,说了一句他认为最疼爱孩子的话,“我的小乖乖,你也慢些跑。”

  乖乖在农村有几种理解,可以表示惊讶,可以表示上一辈子对小一辈子的关爱,更多的是父母亲对自己孩子的爱称,大柱子既然和小孩的姐姐恋爱,不论年龄悬除多大,都是平辈的,是不能称那个小孩为乖乖的。

  丈母娘一听这话,怎么听怎么觉得不入耳,没好气的说:“乖乖,乖乖是你叫的吗?”大柱子说:“我要和你闺女早认识几年,小孩也不比这孩子小什么,怎么不能叫乖乖的呢”?老丈人一听火了,“你喊你的弟弟也叫乖乖,你称呼你的妹妹也叫乖乖,活生生是个生葫芦头,白籽子。”当即把大柱子送的礼物甩出了门外。大柱子爹也托媒人去说合几次,说是离乡十里路,各地各风俗,大柱子不是那个意思,但是再改也是左襟子,于是这门亲事也就告吹。

  还有一门亲事,据说是这样毁掉的。大柱子前些年为了湖口,曾经跟人家学过说大鼓书,这说书的嘴都溜的很,满嘴跑舌头,但是人家“溜”总要有个分寸,该“溜”的地方“溜,”不该“溜”的地方就此打住,可是他打不住。一次,媒人领他去拜见女孩的母亲,临行时,媒人告诉他,这个女孩的母亲,古板得很,说话要注意点,特别是过去你说大鼓书的话,不能生搬硬套,大柱子答应的比谁都好,“是,这次我嘴上戴上笼头,嘴里含着嚼口,决不会出错。”可到了女孩子家,他又拿不住了,刚一进屋,就当胸抱拳,“小生李大柱拜见岳……”,“母”字还没有说出来,媒人给他使了一个眼色,大柱子也心领神会,他立即改了口,“拜见大姨。”他见这位未来的丈母娘虽然40多岁的,可是还是脸色红润,满脸的精神,他想夸她几句,以讨她的欢心。

  “哎呀,你老人家虽然徐娘半老,可还是风韵犹存。想必是春心未老,保养有术啊,能不能介绍一二,让小生领教领教。”

  媒人在旁边急得直跺脚。他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以为是媒人赞扬他的话说得好,继续侃侃而谈,“怨不得你的女儿长得这样漂亮,槽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