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四十六章:大柱子走了桃花运_乡野风情:旮旯村的风流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不知。由于实行的是拆迁安置货币化的原则,老的住户都搬到不知什么地方去了。按照居委会的指点,他们来到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那里,老人已经糊涂了,只是断断续续的说,“西后舱那一带,是住过一个姓赵的,那一家人,过去了得,一个铁市街都是他家的,如今呀,这一家人绝了,有一个后人,不正干,赌钱嫖女人,房子买给了别人了,十来年没有了踪影了。那个买了赵家房子的人,也拆迁搬走了,那个小区中心花园的地方,就是过去老赵家的故居地。”

  听完老人的叙述,二柱子和赵英感慨万千,真是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比鬼吹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事沧桑,一言难尽呀。赵英在那个可能是她家故居的地方,小区中心花园一尊雕塑前磕了一个头,就算归总认祖了。

  二柱子走了,大柱子也就成了红人。受二柱子探亲投资的影响,特别是那天晚会上,他慷慨陈词吹嘘他大哥那一番话,给旮旯村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中国农民历来都有一种盲目崇拜的陋习,特别是地位比他们高的人说的话,他们认为句句是真理,即使-->>讲的是假话,他们也坚定不移相信是真的。实际上,二柱子那天晚上,之所以那么说,一方面,他确实感到何半仙讲的有一定的道理,对他大哥有一种负疚感,不可否认,有一定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二柱子也有一定的个人目的,抬高他哥哥的身价,以便好给他哥哥讨一个老婆。

  有地位的人放个屁,都有人把它当作三眼枪来抗。农村中的人,处于社会的底层,都想借助各种外力,来改变自己的命运,而这种能够借助的外力是不多的,一旦有了机会,他们就趋炎附势起来,人们都想借助给大柱子找媳妇这个机会,攀上大柱子,然后通过大柱子再攀上二柱子,以便将来有个好的回报。于是几十年来都没有找到老婆的大柱子,瞬间成了香饽饽,一向门庭冷落的大柱子家,顷刻间,门庭若市了。

  作者题外话:大柱子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顶点小说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