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四章 谁能解之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方还是在民间,都是占据优势的。

  如果陛下真信奉理学的话,其实并没有召开这一次会议的必要。那么陛下的目标就很明显了。

  很可能是理学了。

  每一次这么样的会议,儒家内部流派就有一种交替之态。

  吴与弼作为天下皆知的大儒,这个时候,他怎么能逃避的。所以,在陈献章看来是一场天子论经的盛事。但是在吴与弼看来,却是一个不容他逃避的战场。

  他又怎么能高兴起来。

  吴与弼这里忧心忡忡,却有下定决心,定然要在君前力挽狂澜。、

  而此刻丘睿也快的到了京师。

  丘睿是在河北一处驿站之中,才知道这一件事情的。

  朱祁镇一辈子安排过两个人,一个是刘定之,刘定之每一任官职,朱祁镇都参与其中,而丘濬也是如此。

  特别是丘濬当初的策论太过惊艳了,让朱祁镇不能忘怀,早就将丘濬当做自己的文胆了。

  所以,更要让丘濬历练地方,为整个大明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丘濬之前在兰州,从兰县知县,变成兰州知州,又变成了兰州知府。随即调入福建担任夷州知府,后又为福建巡抚。

  可以说西北,东南都有历练。

  朱祁镇对丘濬的安排也不是随随便便来的,让他在西北看看大明最穷的地方,大抵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再让他去看看,新开拓的台湾情况如何。而福建又是开海之后发展最好的地方之一。

  福建民间本来就是海贸的传统。

  在开海之后,刚刚开始的时候,不如广东与宁波。

  但是很快福建就超过了。

  原因很简单。

  广东海贸强大,是因为地理位置,又有先发优势。大明第一个开海的就是广东,而宁波松江海贸强大,是因为产品生产优势。

  无他,江南丝绸,布匹,景德镇的瓷器,等等东西,都是要从这里出海的。

  而福建胜过他们的地方,却是在人员上。

  对于海贸,大部分中国人并不感冒。大部分中国商人更想当一个供货商,而不是亲自下海。

  但是福建那边就不一样了。

  福建人多地少的局面,几乎是全国最严重的。否则也不会弄出邓茂七之事。虽然之后,朱祁镇开辟夷州,分流福建的人口,但是效果是有的,但是却并不是太好。

  一方面是,夷州毕竟是生地,将土地开拓起来,也是需要时间的。而今弄容纳几万人已经差不多了。

  不可能一口吃一个胖子。

  所以这样的情况下,福建有很多人下海作为海商。毕竟朱祁镇当初的规定,是只允许大明人的船主出海。

  这个政策让不少外国人只能借的大明人的名头来贸易。

  福建人冒险精神,很快在海上打出一片天地,北至海西,南至旧港,海上漂泊的民船,最少有超过五成是福建人。

  如此一来,福建本地自然受到福建人的反补。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