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三章 老臣心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腕,用人,帝王心术上,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对儒学的认知,还是二把刀。

  胡濙说道:“在于有所为。”

  朱祁镇一时间,不大明白,说道:“此意何解?”

  胡濙说道:“道家是出世之学,佛家更是虚诞之极,唯有夫子之门,从来是入世之学。诚心正意,所谓何事,乃是知这天下有仁义,有大道。所谓圣贤书不过如此而已。而知大义而不为,明大道而不行,非儒也。论语曰:‘知不可为而为之。’孟子云:‘义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也。’朱子云:‘存天理,灭人欲’所谓何事?如果为存天理而存天理,为灭人欲而灭人欲,则下之下矣,就是让人不以私情而害公义,不以私心而害大事。这是修身的道理,也是做事的道理。”

  “我虽匹夫,但自信在礼部整理历代典籍,也是有所作为的。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陛下身居九重,可谓达之至矣。如果没有兼济天下之心。老臣反而要失望了。陛下既然有此心,就是天下之幸。”

  朱祁镇听了,只觉得心神微微激动,几乎不能克制。

  朱祁镇之所以感动,原因是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胡濙的身份地位。

  不同的人说出来的话,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胡濙是当初辅政五大臣之一,三杨皆去,张辅驾鹤,唯余此老了。

  朱祁镇对当初辅政五大臣,其实有一种类似老师的感情。朱祁镇也是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做一个皇帝。

  这种特殊的感情,让朱祁镇能听进去胡濙的话。胡濙这种支持朱祁镇的话,让朱祁镇心中分量也不大有不同。

  其次,就是胡濙乃是用儒家典籍来证明朱祁镇所做所为的正当性。

  大部分明代的士大夫都秉承的从道不从君的思想。举着孔孟朱程的金科玉律,来限制朱祁镇的举动。

  当然,朱祁镇内心之中其实明白。

  这种君臣之间的制衡,是必然的。如满清一般近乎奴隶主的权威,其实并不利于朝廷发展与运作。

  但是这种制衡落到他身上了,朱祁镇却是难以忍受。

  偏偏朱祁镇在儒学上的修养,只能算是二把刀。很多话,他感觉不对,但是并不能驳斥回去。

  这其实是朱祁镇一直心焦的一个问题。

  仅仅一面复古的理念,能扛起变法的大旗吗?

  胡濙见朱祁镇脸色稍缓,说道:“老臣唯有担心的是两点。”

  朱祁镇恭恭敬敬的说道:“先生请讲。”

  “做事最忌反复,要么不做,要做就以一而贯之。”胡濙说到这里,忽然笑了,说道:“这一点老臣并不太担心陛下,陛下当年要灭瓦刺,被太皇太后一顿责罚,老臣还觉得陛下太过轻率了,却不想陛下以此心秉承二十余年,终于而今逐瓦刺于边荒之地,纳大漠于版图之中,这是太宗皇帝也没有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