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八十八章 高阳伯李文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州府的帮手。如果张家能有出息出一个进士。

  那么州衙在西宁的地位也只能更稳固。

  到时候,就顺利的将西宁这种,在于谦眼中不正常的地方结构,变成大明内部正常的地方结构。

  当然了,他只能做如此想,而那个时候于谦已经看不到了。

  于谦并且上奏朝廷,将茶马御史的驻地放在西宁。一来加强西宁的控制,二来也是好与乌斯藏方面沟通。

  最后叮嘱丘浚用心办理茶马事务,然后带着李家一行人,离开了西宁回兰州去了。

  来的时候万余人随行,走的时候也是万余人随行。

  不过人员构成就不一样,来的时候万余人多有茶商伙计,而去的时候,却多了李家一行,李家真是家大业大,光随行就有千余人。

  而且李家在西宁的产业一时间也搬不完的。还留了好些人在西宁。

  对这一点于谦也没有看的太紧。

  反正李家主脉不在西宁就行了,李家在西宁有些产业,也无关紧要。

  李家不会去兰州,而是直接去北京。

  因为关于李文的圣旨,已经到了。朱祁镇出手相当之大方。

  朱祁镇在圣旨之中历数李文的父祖辈的功劳,又说李文协助办理茶马事务有功,封高阳伯,京城赐第赐田,并担任东胜总兵官。驻守东胜,修建城池管理养马事务,以备瓦刺。还有赏赐若干,什么金银珠宝,封妻荫子等等。连会宁伯家的子弟,都调入乾清宫,成为乾清宫侍卫。

  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说朱祁镇小气也小气,反正最近几年,朱祁镇宫中开支,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但是朱祁镇该大方的时候也会大方。

  朱祁镇给李文的政治待遇,还有各种财产,真算起来,十几万两打不住。甚至如果朝廷真卖的话,上百万两也有人愿意讨钱。

  毕竟在大明钱虽然是一个好东西,有时候真不决定什么。

  不说高阳伯每年几百石禄米的俸禄,单单说赐宅,以京城的房价,皇城根的伯爵府邸,几万两打不住。北京田产,亩产产量面积上未必比得上西宁这边田产,但是价格上却未必了。

  北京作为兼并最严重的地方,成片的田产,那可是比外地高上好几倍。甚至按粮食产量来算,几十年产的粮食也未必抵得上田价。

  但是即便如此,北京城边的田产,也是难求的很。

  更不要说,很多政治待遇,已经御赐的宝物,更是无价无市。

  除却高阳伯不是世袭的,就没有什么不行了。

  但是这也很正常,第一次封爵,本来就是流爵居多,向世袭罔顾,还欠了些功劳。朱祁镇即便是在正统十四年大战之后,封得伯爵也大多是流爵。

  即便是会宁伯的爵位,也仅仅能袭承三次而已。

  李文不知道幸运还是不幸运,已经被朱祁镇立为典型了,不管是改土归流的典型,还是卫所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