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九章 瓦刺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瓦刺与东蒙古都明白一件事情,决定草原胜负的不是他们,而是明廷,这个时候,他们纷纷派遣使者,说对方不是,向太宗皇帝请兵。

  太宗皇帝还是觉得瓦刺骄横,于是乎于永乐十二年出兵,与瓦刺大战,太宗皇帝以火铳击败瓦刺三万众。

  当时明军也损失不轻。

  不过,瓦刺更是元气大伤,其首领马哈木不久兵败而死。

  只是太宗皇帝的策略并非要扶持东蒙古一统草原,在不久后就扶持脱欢,将战争的苗头指向了阿鲁台。

  脱欢曾经被阿鲁台俘虏,百死才算是逃回了瓦刺。

  继位之后,一心报仇,在永乐十五年,终于大败阿鲁台。

  不过,当时瓦刺算是缓过劲来了,当时瓦刺的势力大多在西域,所以太宗皇帝依旧将阿鲁台当做大敌。

  之后三次亲征,都是打阿鲁台。

  只是阿鲁台学乖了,都避而不战,但是也元气大伤。

  脱欢乘着机会,数次大败阿鲁台。

  这还是比较远的事情。

  朱祁镇看到这里,放下文书,心中默默思索。暗道:“太宗皇帝制蒙古之策,就类似于英国对欧洲大陆的策略一般,就是联合次强打击最强。”

  “在太宗皇帝看来,草原之上,真正有号召力的,还是黄金家族,瓦刺不管怎么说,也都是外姓,不可能坐大,真正有危险的,还是黄金家族嫡系阿鲁台。”

  “而且阿鲁台所部多在辽东一带,距离北京最近,岂能不被打击。”

  “这样的策略,不能说不好。但是有两点却是错了,一是亲自下场,耗资巨大,五次亲征,特别是后三次,亲征很难说有什么战果,却耗尽了天下民力,二是草原上此起彼伏,强弱不定,难不成朝廷就年年征战,这不是一劳永逸之法。”

  什么是一劳永逸之法?朱祁镇一时间也想不出来。他遐想片刻。

  继续看下去。

  脱欢也算是瓦刺雄主。

  在宣德年间,他做了好几件大事,首先将瓦刺四部粘合为一。

  成吉思汗封瓦刺为四千户,瓦刺也就从此分为四部,脱欢虽然强横,但是在此之前的瓦刺更多体现在部落的联合。

  脱欢将瓦刺内部的割据势力一一摧毁。建立起一个统一的瓦刺部。

  其次,就是击败阿鲁台。

  就在宣德六年,瓦刺与阿鲁台之间的胜负终于分出来了。阿鲁台败北逃往辽东。瓦刺将势力延伸到蒙古东部。

  他做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迎立脱脱不花。

  脱脱不花乃是元惠宗之后,投降明朝之后,被与两个弟弟被安置在甘肃放牧。

  脱欢多次去信,想立他为蒙古大汗,在宣德七年,脱脱不花叛去。

  脱欢拥立脱脱不花之后,在草原大义之上有了名分,就于宣德九年,终于在辽东杀死阿鲁台。但是阿鲁台死后,阿鲁台拥立的蒙古汗阿岱却没有找到。

  朱祁镇看到这里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