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五十一章 兵部尚书的人选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想着张辅提过的长城决战计划,也觉得派人是视察一番长城沿线,也是题中应有之意。京城的军队,很多都在朱祁镇的眼睛下面,锦衣卫的消息也最灵通。

  朱祁镇自信还是有些底气。

  但是宣大号称都是精兵强将,但是到底是怎么样?朱祁镇未必清楚。派勋贵视察,朱祁镇用脚趾头想,效果就不会多好。

  朱祁镇说道:“先生以为派谁去?”

  杨溥说道:“兵部尚书车柴,缠绵病榻,已经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兵部尚书之位,陛下也应该早做准备了。臣举荐两个人,一个是徐晞,多次从征,坐镇甘州,庄浪等地,为大军后备,数有功,而今为南京户部侍郎,另一个乃是而今兵部侍郎邝埜。”

  朱祁镇一听,就明白杨溥心中想推荐的人是谁。

  因为如果邝埜的话,就不用推荐,因为如果兵部尚书出缺的话,也应该是兵部侍郎接任。

  朱祁镇反而问道:“朕多次见邝埜,却不知道先生为什么将他放在后面。”

  杨溥说道:“邝埜乃是尚书之才,但是却不是陛下所想要的兵部尚书。”

  随即杨溥历数邝埜的政绩,邝埜的政绩核心就是一个仁,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官,永乐年间,南京宝钞贬值,百姓拒收,太宗皇帝令邝埜是处置,邝埜去了之后,只是责罚几年豪绅,就回来了。

  太宗问他为什么不处置那些人?当时拒用宝钞,就好像而今的拒用人民币一般,是犯法行为。

  但是邝埜却说,陛下,天威所致,臣还没有到南京,百姓就复用宝钞。

  还有同样的事情,传言陕西有人造反,太宗命邝埜去绳之以法,邝埜到了,安抚百姓,只杀了几个头目,就放了所有百姓,对太宗皇帝说,没有人造反。

  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说不经圣旨,就开仓放粮,等等。

  说邝埜是不是一个好官,他处处为民着想,不株连,不滥杀人,虽然有一点心慈手软。但是真有一个这样的父母官,却是很多百姓所希望的。

  但是兵部尚书是什么官职。

  纵然而今五军都督府有复兴的迹象,兵部的权力被消弱了不少。但是兵部的权力是比杨荣在的时候,轻了许多。但依然是天下六部之一,位高权重。

  邝埜的能力,在任何一个部门当尚书都可以,但是放在兵部就有一点不合时宜了。

  朱祁镇说道:“那就命徐晞以兵部侍郎的身份,巡查辽东,宣府,大同,陕西,等镇防御。一一视察,报于朕听。”

  这也是一次摸底,不过是摸九边的低。看看九边的防御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

  同样如果徐晞能做好这一件事情的话,那么在柴车死后,兵部尚书的位置就是徐晞了。

  可怜王骥当初的算计,最后便宜了一个能力资历远远不如自己的人。

  有时候真是时也命也。

  不过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