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九章 故都南京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地面下陷的事情,更是阴冷潮湿。如果想大规模修缮好,决计不是几十万两白银可以做到的。

  与后世满清皇帝下江南的时候,住在民居或者别宫不一样。大明祖训之中,从来是不许皇帝建立离宫的。

  朱祁镇一路南下,大部分时候都是住在官府之中,甚至来带动了这一路上各个县衙的修缮。这也是为什么要免除所过之地的一年钱粮的原因。

  因为为了接驾。地方府库大多也如南京一般,几乎掏光了。

  这已经够朱祁镇心疼了。

  如果为了修缮一处今后很可能再也不住的宫殿,花上几百万两,朱祁镇怎么肯?

  故而,南京紫禁城也仅仅是修缮的前殿,除却朱祁镇住的地方,与召见大臣的地方之外,全部是一副荒草蔓生,甚至还有野兔飞跳的地方。

  朱祁镇甚至可以下了朝之后,直接去后宫打猎了。

  这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不过,朱祁镇一到南京的时候,并没有做这些事情的时间。

  因为他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祭拜孝陵。

  前后准备需要十几日,朱祁镇根本没有时间真正的接触到实质的问题,所有的时间都放在斋戒,祭拜孝陵,并派人祭拜开国诸位功臣陵墓等等。

  等这些事情告一段落之后,朱祁镇才有时间审视南京。

  他虽然在南京才十几日,就感受到了北京与南京的不同。

  或许有人说北方民风朴质,南方民风文弱一些。

  但是在朱祁镇看来,北京的风气,更加政治化。更加迷信于朝廷,还有有功名的人。而南方的民风却更加自由,偏自由一点。

  这种从根本上的风气,甚至到了后世也是有一点遗存的。

  在朱祁镇分析,就是因为北京城是大明的政治中心,一个想要发达,他的所有机会都是在政治之中。

  在北京之中,不想从政,却想有社会地位,根本就不可能。

  在永乐年间就有一件旧事。

  太宗皇帝某一日发行翰林院之中好多人都不在。询问出了什么事情。于是锦衣卫报,北京城之中有一家大商人死了,三子争夺家产,各自邀请官员为他主持公道,只要能帮他夺得家产,就能有丰厚的谢仪。

  即便没有成功,也有一封银子。

  于是翰林院很多官员都去了,毕竟所谓的穷翰林,翰林不任实职一般都是比较穷的。

  太宗皇帝拿来这一家商人宴客名单,顿时勃然大怒,居然朝廷上二三品的重臣去了一大批。太宗皇帝立即下令查抄这一家商人。

  在皇权笼罩之下,每一个人想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不从大明体制之中找出路,却是不可能的。

  即便这种情况,北方依然想考公务员。

  但是南方却不一样了。

  南方各地生产力是要超过北方的,不仅仅是南方粮食亩产平均比北方多出一石的事情,还有其他各方面的。

  在南方有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