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九章 天下徽商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风险太大,要知道大明走远途遇见土匪几率可不小,一旦风声传出去,就等着过五关,斩六将吧。

  所以很多时候,异地存取,都是在当地调款的。

  以汪岳的人脉,有短缺的时候,都能很轻松的从当地徽商之中调集一笔款子。

  这才是汪岳生意越来越大的原因。

  当然了,汪岳也对徽商放款。但是而今对外放款还不是太多的。最大的担心是不知根知底,放出的款子根本收不回来。

  汪岳有几分成也徽商,败也徽商的感觉。

  他因徽商而起,几十年之内,成为天下富豪。但他的生意更多在徽商圈子里面打赚,外人的生意也有但也不多。

  而此刻,这一次对汪岳来说,却是一个极大的机遇。

  几乎大明各地的大商人都在这里,如果他们都能通过汪家渠道划拨银两,也就是汪岳的渠道遍及了大明各大商帮。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如此一来,汪家钱铺成为天下第一的钱铺,也就指日可待了。

  所以,汪岳在为这个目的而努力奋斗的时候,却不知道自己的底细,一条条的摆在了朱祁镇的面前。

  毕竟汪岳而今是在北京。

  如果在别的地方,朱祁镇未必能够掌控的如此清楚,但是整个天下只有北京城内,只要朱祁镇想知道,什么事情都瞒不过他的。

  朱祁镇看着汪岳的内容,大感兴趣。

  大明经济最大的问题,一个钱,一个粮。

  甚至很多偏僻的地方,粮食还承担一点的货币性质。

  别的事情,朱祁镇都可以放一放,但是在这样东西上面,却是绝对不能放手的。

  所以,户部侍郎杨鼎而今已经初步提交了一分方案。主体内容,就是在这半年之间,视察天下粮仓的结果。

  这个结果并不容乐观。

  在太祖皇帝时期,大放异彩。一般来说一个县都有一座或者两座,储存一两万石粮食预备仓,全部都荒废了。

  最严重,连仓库都变成废墟了。即便还有保留的,预备仓库存保存不当,很多粮食腐朽,再有就是账面不符。

  可以这样说,除却北京仓,通州仓,再加上天津仓,总共两千万石粮食的仓储或许没有问题。

  毕竟朝廷对这些仓库当成命脉,一年之内,有不知道多少次御史核查。

  再加上这些之前都是杨鼎管着。想来也没有什么大问题。

  杨鼎向朝廷的提议,就是将仓储的级别提升,在水陆要冲之地,重现修建仓库,辐射各地。

  总体上,他提出了临清仓,淮安仓,扬州仓,南京仓,九江仓,武汉仓,成都仓,广东仓。桂林仓,等十几个仓库。

  这也是对大明原来的赋税体系的整顿。

  之前大明纳粮可不是要百姓缴纳到县里就完事了,恰恰相反,要粮长运输粮食到很远很远的仓库之中。

  一般来说,是富户运运,贫家近运。

  这是出于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