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零五章 银荒_明天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所适从。

  所以这一件事情,只能留给后人来做了。他只能看眼前了。

  朱祁镇看着刘定之说道:“卿身为首辅,此事该当如何处置,还要给朕一个说法了。”

  朱祁镇语气很不客气。

  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银荒这个问题,并不是内阁发现的,也不是锦衣卫发现的,而是少府报上来的。

  这也是与政府与锦衣卫的性质有关。

  大明政府本质上是一个小政府,尽量减少对下面的干预,他们也没有能力干预下面的人。而锦衣卫虽然有汇报各地物价的任务。但是经济上的问题,并不是锦衣卫的专长。他们也不会发现其中问题。

  而少府却不一样了。

  少府深入参与进经济运行之中。

  银荒导致银价上涨,市面之上货币紧缺,直接影响到了少府是收益。少府对此再敏感不过了。

  少府报上来之后,朱祁镇也是汇合各方情报之后,这才确定这一件事情。银价上涨这一件事情,从正统前期到而今是一直存在的,而在今年的银价涨幅超出预料之外。

  银价一高,所有人都留住银两不花,世面的白银顿时紧缺起来。

  而北京作为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在这方面的变化最为敏感。

  而今这个问题,还是一个苗头。但是不做遏制的话,谁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朱祁镇给内阁这么多权力,可以说内阁诸位大学士在权力上并不比唐宋丞相上差上多少。给了这样的权力,是让他们承担责任的。

  不管怎么说,刘定之都是内阁之首,总理天下庶务。在这一件事情之上都有失察之罪。

  刘定之自己也明白,立即说道:“陛下,臣以为而今有三策,可以遏制银价。”

  朱祁镇点点头,示意刘定之说。

  刘定之说道:“第一,户部追加一笔款子,从京师购买足够的物资用与修建驰道之用。”

  朱祁镇立即明白,这其实就是宋代所谓的提称之法,用于平衡纸钞的物价。而今不过是用在银两之上。

  大明国库富裕,大仓库与内库常年有一千万到两千万两的白银作为压仓底的银子,不到危机关头,都不能动的。

  极端的时候,两库存银超过三千万两也是有的。

  也就是说市面上白银不足,很大一部分也是大明财政之中占据了太多的银两,一下子砸出这么多银子。自然能缓解银两不足。

  不过如此一来,就加大了驰道修建了。

  朱祁镇问道:“多少?”

  刘定之咬咬牙,说道:“五百万两。”

  朱祁镇说道:“如此就继续修两京驰道吧。”

  这样一来,就是徐州到西安,北京到南京两道驰道同时修建了。

  对刘定之来说,这是一个艰难决策。

  大明大臣一旦当上户部尚书,一般都会变成守财奴。将太仓银库之中的银子看成性命一般。

  这也是因为这些大臣的财政思想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