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意大利装甲兵1916-1940_意大利不面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39坦克。m11/39坦克拥有一门37毫米l4o炮,最高度装甲厚度3o-6毫米。这是一个让人难以理解的选择。但是考虑到菲亚特公司在坦克订单上的巨大垄断,我们就不难相信这是军方对于安萨尔多-福萨蒂公司某种程度上的安抚或者是某个对安萨尔多-福萨蒂公司极具好感的高层施压的后果。

  1935年以来,意大利工业界显示了他们在改装装甲车辆以及快投入生产方面的杰出能力。使用坦克底盘的意大利自行火炮就清楚的表明了一个事实:只要给他们一些基础性的东西,如坦克底盘,意大利人就能够做出卓有成效的改进。他们在m14/38坦克的地盘上研制出了装备75毫米l32型火炮的75/32突击炮。其后,他们又在p25/39坦克上装上了1o5毫米的榴弹炮,成为了1o5/25突击炮。同时,还要装备9o毫米高射炮执行反坦克任务的9o/53坦克歼击车。

  几乎所有的意大利装甲车辆都是由菲亚特公司,安萨尔多-福萨蒂内燃机公司,布雷达、兰齐亚和阿尔法-罗密欧公司制造和设计的。实际上意大利所有的履带式装甲车辆都是菲亚特和安萨尔多公司的产品。菲亚特公司的都灵汽车制造厂提供动力系统和相关设备,安萨尔多-福萨蒂公司则负责装甲和武器部分。

  1938年以前的意大利坦克主要是在装甲的质量方面落后于它在盟国和德国的同类。被击中时意制装甲钢板容易破碎和断裂。一般说来,意大利产装甲钢的缺陷并不会因增加厚度而得到弥补,这是因为钢中所含硫量偏高。巨型客轮泰坦尼克号之所以在大西洋遭难也是由于钢材中的含硫量偏高而引起的钢板变脆。意大利的坦克乘员只得在坦克上加上沙袋和加固履带以增加他们的生还机率。这种差异导致意大利坦克,如果不带附加保护装置,无法承受大多数盟军和德军坦克都能承受的打击。但在1938年后,来自德国的先进炼钢工艺极大地降低了意大利钢材中的含硫量,提升了质量。而到了1939年,在巴里(bari)完工的氨浸处理氧化镍矿湿法冶炼厂,每年提供的15ooo吨镍,使得意产装甲的质量进入了世界一流水平的行列。

  意大利的坦克和自行火炮部队的建制在战争中时常更改。原因很多,如被摧毁或解散的部队,还有装备了新式装甲车辆的作战单位加入战斗。例如,194o年6月在利比亚有326辆各型坦克,分属于三个军,其中一个军拥有142辆坦克。另外两个军分别拥有142辆和46辆坦克。大约三个月后,到了8月底〔期间,有约7o辆p25/39运抵利比亚〕,所有的坦克部队都被合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