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70章击鼓(7)_汉贵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弘是儒生,儒生的标准教材有《诗经》、《周易》、《春秋》(《公羊春秋》)、《论语》、《尚书》等等,这和后世有些不太一样,比如《孟子》,原本是四书五经之一,但在此时孟子还远未达到‘亚圣’的高度,并不受人重视,儒门也就没有将《孟子》放在重要位置。

  而这些教材有很多也不是儒门的专有教材,像是《诗经》、《周易》之类,其实很多学派都会学习,算是上古贤人留下的共同财产,不同学派学了去,有各自侧重的解读。

  当初公孙弘学的是这些,此时教给陈嫣和桑弘羊的自然也是这些。

  陈嫣和公孙弘虽然年纪不大,但基础都已经打下了,公孙弘也就不必从头开始。所谓给二人讲课,往往是一篇一篇地教,但教的很深!一个课题开始挖掘,就会追到很深入的地步,而不只是断句、背诵、释义这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重要通知:域名变更为请收藏

  今日说的是《论语》‘八佾’一章,公孙弘接上回,开篇即道:“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一开始只是说明这段的背景,牵连出当时的历史,然后又说起这句话所体现的孔子的思想精髓和本质。到了这一步,桑弘羊和陈嫣就不再只是听听了,而是会积极地参与讨论。

  其实一开始的时候公孙弘所设想的课堂并不是如此,他也是第一次做老师,课堂情况自然是仿照自己曾见过的来。据说孔子当年会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讨论,课堂氛围相当活跃,但这种情况在如今已经相当罕见了!现如今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天,他们负责讲课,学生只负责听,课后提出问题,老师心情好,而且还挺喜欢这学生的话就会作答。

  觉得不公平?那就不要读书了!

  这个时代的知识就是如此的宝贵,而且老师和学生两者之间地位极其不对等!手握着知识的老师面对学生,那是占有绝对优势的,这可和后世完全不一样!

  而且也是由于知识的可贵,人们认可知识对一个人内在灵魂的作用!父母生子女躯体,而教授知识无疑是一个人灵魂上的再生!恩同再造并不夸张!大概也是因此才会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这样的说法吧!

  老师都已经教导学生知识了,那么学生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言听计从,这有什么问题吗?

  从此时的观念来看,毫无问题!

  而公孙弘的课堂之所以变成这样,完全是陈嫣的影响!不说她曾经经历的课堂了,就算是在太子宫上课,以及天子大舅辅导功课、窦婴表舅开小灶的时候,她的课堂也是有问有答,讨论氛围空前的好的!

  她对于课堂的认知,根本就不是这个时代普通课堂能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