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儒释道辨法2_大唐公主的小驸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理,只知道个人利益,胡搅蛮缠的愚民,如何能够顺心。

  一项能够短期出成效的政策,被人曲解、误会、滥用,岂不是越治理越难治。

  所学越多,便越知道自己的渺小,所学越深,便越明白自己的浅薄,要让万民虚心,首先要让他们懂得真正的大道理。而官吏则要带头做好榜样,做好为国为民,牺牲自己的时间,奉献自己的智慧,想人所不能想,能人所不能,这样才能让他们虚心。

  只有全民教育让天下人都有机会读书,不至于沧海遗珠,从足够多的读书人中选出来的足够优秀的官员,只有那些能以广博的胸襟和远大的志向,折服君王和百姓的官员,才能让他们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从而放弃他们能力所不及的事情,渴望进步读书,却不再以做官为目的,这才是弱志。

  顺应自然,顺应各自的能力,这才是适合大周的老子的无为之道。

  再者,老子之说,先有道生万物,再有无为便是有为,有为便是无为。那百姓是应该遵循自以为是的道来无为,还是应该学习科学的道,然后顺着道的指引,无为无争,与人为善呢?”

  这时,朝堂上又是一片寂静。

  沈三问今日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番话发人深省,不少人想起自己读书时候的志向,都觉得自己做了官,人们会比现在生活的更加幸福快乐,可是如今,大多只不过是原地踏步,原来能吃饱饭,现在还是能吃饱饭。更多的追求?没有,能富裕的生活?也没有。

  曾记得,年少时对周公的敬仰,对狄公的拜服,并心中暗暗发誓以这二人为榜样,匡扶社稷,辅佐明君。曾记得,第一次有人送礼时心里的鄙夷和唾弃,却被一次次加高的砝码污了良心,放弃了道德。曾记得,对受害人的怜悯,对公利益的重视,断案时,分配朝廷拨款时,正义而公正的手,面对再多叫嚣也不曾退却过,却因为妻儿母舅等人的言辞,变了节气。

  忆往事,不堪回首。

  伤志气,心泪暗下。

  大殿又哗啦啦跪了一片,“臣等有愧。”

  世间多少人,敢说自己一生无愧于心,为官刚正从不染尘。

  这一番如何做官的言论一出,这群人哪里还有思考全民教育的心思,都生生在自责,纵有铁石心肠之人,在这大流之中,如何敢抬头做这出头鸟。

  偌大的大殿,只剩沈三问一人屹立其中,说不出的风流。

  与无敌的寂寞。

  武则天一言不发,众人唯有俯跪在地,良久,先前反驳的人,开口附和,“臣读老子之说,一知半解,不知切合实际,让驸马见笑了。”

  沈三问对这样的人倒是生出一丝欣赏,能够据理力争,又知错能改,“理不辨不明,区区拙见,见笑了。”

  这人却又道,“不知驸马以为佛教之说如何?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