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九章:图穷匕见_公子风流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穿,结果等来的却是这么个结果。

  虽然这只是形式,可是某种意义来说,形式才最是重要,这表示的是各国对大明的臣服,表示各国对大明的感恩戴德,代表了大明的威严,代表了天子的尊贵。

  结果……搞砸了。

  那唱礼的太监,眼眸飘忽,四处顾盼,显然已经慌了,不知接下来该怎么进行下去,倒是这时候,急红了眼的朱高炽吃不消了,此时他不可能装傻,更何况汉王朱高煦此时正笑吟吟的朝自己看来,不必说,人家在等着自己的笑话。

  朱高炽彻底慌了手脚,于是站出班来,不由喝道:“大食使节为何不拜?为何轻慢天子?”

  胡禄显得气定神闲,笑吟吟地道:“大明天子陛下,太子殿下,臣下不拜,自有臣下的道理。”

  这一下子,大家更是目瞪口呆,道理在这里,可是谁跟你讲道理来着,大家叫你来,为的就是等着你屈服,你倒是好,跑来这金殿之上来讲道理了。

  只是人家非要讲道理,这又是礼仪之邦的朝堂,虽然君臣上下,颇有愤慨,朱棣却反而笑了,他当然清楚,今日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记载史册,自己实在没有必要大发雷霆。

  朱棣淡淡地道:“哦,朕倒是想听一听,你但说无妨。”

  他没有用卿,而是用你,显然已是彻底对这大食人生出厌恶,本来那大船就让朱棣有些不舒服,再加上大船引来的风波和流言让朱棣更有点愤怒,之后更是联合各国使节联合上奏,竟是干涉大明对市舶司的管理,这里头的牵涉的乃是大明的海禁国策。

  朱棣本是对这大食使节寄以厚望,谁知得到的却是这个结果。朱棣此时却是笑了,气急反笑。

  胡禄正色道:“大食与天朝其实早有牵连,早在大唐的时候,我大食先知mu罕mo德便用经书鼓励他的门徒说:“为了追求知识,虽远在中国,也应该去。”所以从自唐高宗永徽二年,大食便遣使和大唐通好,在此后的百年之间,共计来使达三十九次之多。那时候,不只是相互遣使,即便是大明与大食之间的商业贸易活动也非常繁荣。我大食商贾大批来到长安、洛阳、扬州、广州、泉州等地不少人在天朝定居落户,娶妻生子,关系之紧密,可谓一段佳话。”

  胡禄慢悠悠地继续道:“而在交好的过程中又有一个典故,我大食的使节来朝,觐见唐皇,却是不肯行中原礼,唐皇震怒,便问,尔既番邦,为何不拜。我大食使节答曰:大食国与他国不同,大食风俗只拜先知,而不拜君王,是以虽中土天子泽被四方、乃王中之王,亦不敢拜。唐皇闻之,非但不怒,反而道,既是如此,便特许卿家如此。至此下诏,凡有大食商队使节觐见均可不拜。我大食感慕唐皇恩德,于是至今铭记于心。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