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6章 吃瓜吃到自己身上_皇兄何故造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中。

  换句话说,张敏所说的勉强足用,实际上就是随便修一修,暂且能看得过去罢了。

  不过虽然心中不满,但是他也知道,这是无奈之举,所以他并没有开口阻止。

  于是张敏继续道。

  “除了材料之外,问题最大的,是民夫和工匠!”

  “工匠方面还好,先皇之时,扩充了匠户籍贯,工部在籍的轮班匠约有二十万左右,坐班匠三万五千人左右”

  这也是大明的户籍制度之一,除了军户之外,大明还有相当一批的手工业者,被称之为匠户,专门负责朝廷派发的营造﹑纺织﹑军器﹑工艺品等生产工作。

  所谓轮班匠,顾名思义,就是轮流服役,基本上每年或每三年当中,视情况不同,需要服役一个月左右,其余时间和民户相同,至于坐班匠,则是长期在官府服役的匠户,当然,也不是一年到头都在,而是每个月大约有十天的时间,需要为官府服役。

  大明的匠户分布在各地,并不全都在京师,朱祁钰依稀记得,北直隶附近的匠户,大约有八千人左右。

  其中只有三千人是坐班匠,剩下的五千人,全都是轮班匠。

  “臣粗略估计,要重建倒马关,大约需要八千名工匠,其他各处隘口,视情况需一百至三百名工匠,至于民夫,倒马关重建预计需要三万余众,隘口加固,每处需要上千人左右。”

  看着天子面无表情的脸,王永和硬着头皮,道。

  “民夫倒还好说,可以就地征召,但是我京师直隶,坐班匠仅三千余人。”

  “且这些人需负责各处官服派发的营建,织造,军器等事务,若是从各地征召的话,一则耽误时日,二则如今年关将至,恐劳民伤财。”

  这就是最大的问题。

  大明的户籍制度,不管是军户还是匠户,都是按需裁量。

  换句话说,就是需要用到多少人,就留下多少人,其中辗转腾挪的余地非常之小。

  大明专职的这三万五千名坐班匠,不仅仅是分布各地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就承担着各地官府日常的事务需要。

  总不可能让他们放下手里的工作,全都去边将建城吧。

  至于轮班匠,倒是可以征召,但是问题是,轮班匠的征召,并不是在每年的一个固定时间点,而是轮流征召。

  也就是说,同一时间,服役的轮班匠大约在总数的十分之一左右。

  要是现在都征召来了,那么接下来的一年当中,就不宜再重新征召,如此一来,很多正在进行当中的工程,势必就要搁浅。

  何况,就像张敏所说的,要重建倒马关,就算是将北直隶所有的工匠汇集起来,也还不够。

  可是要从外地征调的话,年关将至,恐怕没有多少工匠愿意背井离乡,而且也要耽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何况外地征调,也是治标不治本的事情。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