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九十四章 剑决(四)_考研在秦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剑决第三场,天下最负盛名的神剑之二,太阿与龙渊对决。

  劫凝视着风荼使出的这一式取自《渔父》的剑招,感受着其中剑意,暗自心惊。

  《渔父》是一篇短文,却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短文。内容是屈原在投江自尽之前,与一个渔父的对话,几乎全是名句。

  屈原行至江畔,形容枯槁。渔父看见了便问他,怎么会变成这样。

  屈原回答:“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便说:“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圣人还随着时世而变化呢,既然举世浑浊,那你也去搅浑水,既然大家都醉了,那你也可以大喝其酒。你自己自命清高,落得流放,又是何苦?

  屈原直接:“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便笑着,唱着歌离开了,“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渔父的人生哲学、处世态度,反应着道家老庄的思想,“圣人不滞于物”,“和其光,同其尘”,“虚以委蛇”。

  而屈原,却是十足地符合儒家之推崇,“道不同,不相为谋”,“苏世独立,横而不流”,“舍生取义”。

  风荼以龙渊剑去悟《渔父》,领悟出的剑意,是一种无可抵挡的命途之悲哀。

  屈原与渔父,二者并没有高下之分别。可屈原这样的高洁之士,似是命运注定,终究会是悲哀。

  风荼这一招沧浪之水,仿佛是在暗指伏念这个儒家佼佼者未来的命运,又仿佛指向,他自己的家族。

  劫体悟着来自这个大成巅峰高手的剑意,忽然瞳孔一震,恍惚之间,不明所以地,双眼便流下眼泪。

  他摸上了自己的脸颊,看着指尖的泪水,思绪在这一刻无比的混乱。

  ……

  面对风荼蕴含这样剑意的一剑,伏念眼神变得更加凌厉,“诚如三闾大夫所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虽九死其犹未悔。风家主,你的实力,伏念已知,此剑中意,却恕难苟同。”

  话音落下,伏念便持剑进逼,剑势扩张开来,圣王剑法,礼之极致的领域,率先取下地利。

  风荼正是深刻地知道自己背负着什么,才会从《渔父》中悟出一种极致悲哀的剑意。

  龙渊,伍子胥之剑,妨主灾厄之剑,尽染高洁之士鲜血的剑。而伏念,正是又一个高洁之人。

  对方的剑势携带着礼之极致的领域,将自己笼罩在内。顿时,这方寸天地,万物包括空气,似乎都在抗拒自己。

  风荼眼中红芒闪动,为抵抗圣王领域的控制,他进入了之前与卫庄交手都不曾使出的状态。

  神魔非我。

  瞳孔彻底转为红色,满头黑发散乱飞扬,风荼剑势开出,人间血域便将伏念的圣王领域给压制回去。

  杀招,神魔一念。

  伏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