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4章 祖宗不足法(二合一)_扛着AK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挂出来,效果果然好了不少,只第二日便有数百穷苦百姓家的子弟前来报名。

  为了把工学院发扬光大,这些天宋应星更是绞尽脑汁苦心经营,白天里督造各房舍、掌管军械所的搬迁工作。

  到了晚上还要苦思冥想,为工学院那十数个新增的科目寻找大才任教。

  农学倒还好说,毕竟是他老宋自己的专长,他的两个不争气的儿子更是当仁不让,拿下了农学科目的教谕职位。

  土木工程由发明了纺纱机的小方方敬梓担任,水利工程则由山东工部主事牛淳主持。

  牛淳本来还有点不乐意,毕竟工部主事虽然是个芝麻大的小官,但那也是官儿呀,而且他才四十岁出头,还年轻。

  但压不住人微言轻,被刘鸿渐一番忽悠给了主事薪俸的三倍工资,外加上崇祯发了话,只得老老实实的卷着铺盖卷进了京。

  刘鸿渐并未觉得对不住这厮,他坚信用不了几年时间,这老牛定然会为成为工学院的教谕而感到骄傲。

  若说挖人才,还属宋应星最牛掰,毕竟是业界人事,大明有哪些理工科牛人他还是知道的。

  十数封书信自军械所发出去,只十余日从各地便拉回来蛰居老家的各类牛人,其中犹以徐骥最是牛掰。

  说起这徐骥可能有点眼生,但是如果说起他老子,估计大明上下就无人不知了。

  徐骥的老爹便是与宋应星齐名的科学家徐光启,不过徐大爷比宋大爷混的好,历任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内阁次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

  徐大爷病逝于崇祯六年,留下《几何原本》、《泰西水法》、《农政全书》、《考工记解》等大作。

  在数学、天文、历法、水利、军事等方面堪称专家,如果这时也有后世般的各类名头,这徐大爷一人头上的名头可能会是这些:

  文学家、军事家、政治家、儒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水利学家、土木工程学家……

  而且个顶个都是佼佼者,放眼后世,若论名头,恐怕只有一个郭姓的大佬可与之媲美,只不过这老郭名头不少,真的有几分能耐不得而知。

  哦,跑题了,徐骥虽然没有他老子在儒学上的造诣,参加了五次科举依然是个老举人,但在其父所涉猎的其他领域,算得上旗鼓相当。

  徐骥年纪与宋应星相仿,虽与之相交甚少,但却听说过军械所的名头,听说那是匠人们的天堂。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得了宋应星之邀,二话不说便从老家上海县一路乘船来了京城。

  刘鸿渐喜得大佬自然高兴得不行,甚至在军械所开了大宴为徐大爷接风洗尘。

  行家一开口,便知有没有,宴会上只简单了聊了一句,刘鸿渐便乐开了花,又捡到个宝贝呀,都是好大爷!

  三月二十九,崇祯下了早朝摆驾西山。

  虽然早便得了崇祯大叔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