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59章 重组内阁(第三更,600张月票加更)_扛着AK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免费的劳力,帮他们免费种地还要交租子,既得利益的勋贵怎么会同意?

  还有匠户制度,官员们谁家里还没个装修、打制家具的时候,有免费的匠户使用谁不乐意?

  皇帝倒是想改,可不论是朝臣还是勋戚,只弄一句此乃祖制就能让皇帝灭了火儿。

  你气不气?可气有啥用?所有人都不同意,只剩你一个称孤道寡、囚禁于高墙之内的皇帝在宫内吆喝,群臣不过是当狗吠罢了。

  革除弊政这事儿,崇祯的爷爷干过,没干成,还落得一身骚。

  崇祯想干,没底气,身体也不行了,他的儿子呢?

  呵呵,算了吧,还不如老子。

  好容易找到个好帮手,可这竖子竟然想一门心思搞建设,徒呼奈何呀!

  “慢慢来,皇上,甭着急,大明的弊政都多少年了,也不差这会儿。

  哦对了皇上,您这几日可是霸气十足呀,收获如何?”刘鸿渐一脸坏笑的道。

  崇祯大叔啥都好,就是脾气太急,急功近利可不成,咱们得慢慢来,养好了身子再说。

  “有三百多万两吧!”崇祯没好气的道。

  若是放在以前,国库平白多了三百多万两银子,足以让崇祯喜笑颜开好几日,甚至晚上吃饭都会多加俩菜。

  可如今崇祯却是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有了刘鸿渐的两次上千万两的大行动,三百万两还真是没啥。

  况且,三百多万两也不够呀,北伐的全部支出加一块足足有两千七百多万两,就算是加上国库的存银,也还有至少六七百万两的缺口。

  “怎么才这么点?”刘鸿渐脱口而出。

  “哼,这等事又不是什么值得光耀之事,朕宁愿这些朝臣家里一个子儿都搜不出!”对于刘鸿渐教给他的这抄家来银子的勾当,崇祯是不怎么乐意的。

  毕竟他乃是大明的天子,国朝的财政竟然要靠皇帝去抄家来支撑,能算得上什么光彩的事吗?

  而且之所以只有这些,还不是那些大户都被你刘佑明撸了一遍?

  竭泽而渔呀!总这么来,离心离德,谁还会安心给你打工?

  “嗯,还差不少呢,容臣想想。”刘鸿渐随即开始开动脑筋,朝臣们打压的差不多了,似乎……

  “此事容后再议,且跟朕说说,这首辅之职谁人适合?还有东阁大学士施邦昭办事不利,朕已经将他排出内阁,也需要有才能之人顶替。”

  吏部尚书、左右侍郎全部进了诏狱,这让崇祯对朝臣更加起疑,他宁愿听面前惫懒小子的提议,也不愿再听包括目前剩余几位阁老在内的臣子的举荐。

  “臣看这首辅之职,李邦华李大人就挺适合。”刘鸿渐早在郑三俊进诏狱之时便在琢磨这事儿。

  之所以选李邦华,是因为这厮在朝中人缘出奇的差,又出奇的认死理儿,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想在他手下混人情打马虎眼儿,除非你是天王老子。

  对于此人,崇祯也没多大意见,虽然这厮总是因为一些奏疏顶撞于他,但论品行,李邦华断然不会与其他朝臣拉帮结派。

  李邦华任了首辅,次辅便空了出来,工部尚书范景文顶了缺,工科出身最讲究实用主义,也最严谨。

  唉,就是年岁太大了,全是一帮老大爷!

  刘鸿渐又提出升任户部左侍郎方岳贡为新任吏部尚书崇祯也没反对,毕竟这老方本来就是阁臣,对吏部业务也熟络。

  至于空出来的东阁大学士,刘鸿渐想了想提起一人。

  礼部尚书,韩郁。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