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9章 里外不是人_扛着AK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军还是没见着人,城中的三万余军民,已经饿死一半还多。

  眼见着援军无望,士兵们紧绷的弦已经撑不住,而恰巧,黄太鸡的招降文书又递了进来。

  祖大寿和何可纲有些犹豫了,照这么下去,这城中的士兵怕是都要活活饿死,为了留得有用之身,痛定思痛,何可纲挺身而出。

  二人在一间屋子里密谋良久,第二日祖大寿大开大凌河的大门,手里提着何可纲的头颅去见黄太鸡。

  黄太鸡热切的接见了祖大寿,祖大寿告诉老黄,说他早便想投降伟大的大金。

  奈何这何可纲一直阻挠,无奈他便杀了这厮,黄太鸡自然信以为真,为了给明军留个好印象,让更多的明将来投他,黄太鸡不仅没有扣押祖大寿的亲属,反而大加赏赐。

  祖大寿被黄太鸡的礼贤下士行为‘感动的’稀里哗啦,并提出要帮黄太鸡诈开锦州城门,以锦州城报答黄太鸡,黄太鸡简直都要乐晕。

  祖大寿投降的第二日,便带着一小波人马赶赴锦州城,从此,便再也没有回去……

  黄太鸡等的花儿都谢了,终于明白,自己被涮了,人家祖大寿压根就没想降你这土鳖,更没想帮你诈开锦州城。

  要说黄太鸡这厮,也是个牛人,若是一般人被人这么涮肯定要气的杀人,但人黄太鸡一点都不气。

  不但不气,反而仍旧不断的给已经当上锦州守将的祖大寿写信,干啥?劝降!

  据史料记载,十年内,黄太鸡几乎每年都给祖大寿写劝降信,皆是杳无音信,因为所有的劝降信都被祖大寿当了擦屁股纸入了茅房。

  这么一写,就是整整十年,崇祯十四年,明清松锦大战,祖大寿又被黄太鸡重重包围,蓟辽督师、兵部尚书洪承畴支援失败反被俘。

  锦州解困彻底无望,黄太鸡的劝降信又来了……

  祖大寿望望苍天,只恨明廷不争气,他带着半年不发军饷的辽兵忍饥挨饿,朝廷却还在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争权夺利。

  陷入绝境时,他耐心等待,如今已经仁至义尽,于是乎,黄太鸡等待十年,终于拿到了如愿拿到了锦州城。

  这便是刘鸿渐所知的,祖大寿的故事。

  刘鸿渐之所以如此在意此人,其中有一部分原因是,这祖大寿是祖仇清的生父,祖仇清跟着他一年多了,都是一起扛过枪的兄弟。

  祖大寿也非罪大恶极之人,再怎么着也不能看着自己的兄弟失去父亲。

  祖大寿不仅是祖仇清的父亲,还是吴三桂的二舅,袁都督的直系,袁都督又是孙承宗的嫡传弟子、一手提拔,而孙承宗又是刘鸿渐的太岳丈!

  这特么的,论辈分刘鸿渐都不知道怎么论!

  总之,刘鸿渐打算给这厮一个机会,他可不管崇祯心里憋屈不憋屈,如果能兵不血刃,如果能少死些明军、少废些炮弹、如果能……

  他必须要试一试!

  “佑明,朕说过,朕不会干预你的军令!”崇祯似乎想到些什么,深吸了一口气道。

  “皇上,古人言,成大事者不惜小费!您真乃圣君也!”刘鸿渐溢美之词跟崩豆似的,然而却只得崇祯的一记白眼。

  “来人!传祖仇清进来见驾!”

  ……

  PS:写完这篇,估计有书友要喷我,祖大寿这个人,从结果来看,降了就是降了,没什么好说的。

  但是这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只看结果,另一种人更爱这过程。

  祖大寿其人,后人有句对联评价,寒寒觉得十分中肯。

  一代名将,据关外,守关内,堪称往复有忠义,

  两朝贰臣,悖前主,负后主,真个里外不是人。

  寒寒原本想着,还是不要碰那些争议的历史人物吧!

  但左思右想,还是觉得要碰一碰,因为当初看那段历史,寒寒被触碰到了。

  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是你、是我,在那样的局势,你作何选择?会去以死明志吗?

  或许会吧,死了当然值得歌颂,但哀莫大于心死,已经仁至义尽的情况下,也算是个大时代下的可怜人吧!

  至于这祖大寿如何处理,寒寒心里已有定意,书友若与寒寒意见相左,还望轻喷。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