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1章 另起炉灶(求推荐票)_扛着AK闯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庚投降了、刘良佐投降了。

  南明皇帝朱由菘说:“除了你我是无可依靠了。”

  黄得功流着泪说“:我愿意为陛下您效死。”

  战到最后,一箭贯穿黄德功左脖颈,左胳膊也彻底断掉,得知大势已去,右手拾起刚拔出的箭羽伺候而死,其妻翁氏听说后,也自杀殉国。

  什么叫气节?相比那些嘴上说的冠冕堂皇,清兵一到便躲进深山老林、明哲保身的所谓明末遗老,黄德功是粗犷、是没文化,但他才是真真切切的民族英雄。

  “皇上,你若信臣,就当信臣的判断,黄德功定能帮皇上镇守北境,他的忠义在日后您也定当可见!”刘鸿渐又加了个砝码。

  “也罢,就依爱卿所言吧,但时下京营正与江北三镇叛兵作战,黄德功也在其列,这差事还得你先担着,还有何事?”

  只是一件事便令崇祯头痛不已,崇祯真怕这小子撂挑子不干了。

  “这第二,种植番薯和土豆需要提前育种、育苗,而且时下天寒地冻,番薯和土豆的存放也必须慎之又慎,微臣想在京郊择一块地作为育种营地。

  此是大计,必须不断的杂交、培育、实验才能保证产量的提升,一时半会也不可能有奇效,是以微臣打算建造屋舍,此需要不少工匠……”

  刘鸿渐断断续续的说出心中的想法,让百姓有饭吃,这是后世一位姓袁的爷爷最大的梦想,他做到了,我呢?

  “就这些吗?”崇祯还以为是什么大事儿,心都有些提了起来。

  “臣还想打造些小玩意儿,也需要工匠,铁匠、木匠、石匠等都需要,而且,臣希望为这些人脱籍!”

  明朝的户籍制度一开始肯定是起过积极作用的,但明中叶以后,土地兼并加剧,跟着倒霉的不仅仅是军户,还包括工匠。

  工匠世世代代不得科举、不得经商、不得从军,只能当匠人。

  俗话说千金在手不若一技傍身,但那是在后世,普通的匠人平时也就打造个锅碗瓢盆、锄头、犁耙。

  问题是这玩意一用就能用许多年,而且百姓都没地耕种,穷的吃树皮,草根,谁还去找你打造东西。

  说到这儿又有人要问了,土地总得有人耕种吧,即使是那些士绅也要打造这些农具吧!

  问题是那些士绅均有特权,就像当官的去外地当差住明朝的驿站包吃包住不用付费一样,这些士绅征召工匠打造器具,也是不付钱的,顶多给碗饭吃。

  这还不算。

  明朝的工匠实行轮班制度,所有的工匠不论身在何处,每三年要到京城轮班三个月,自带路费,没有工钱。

  离京城近的到还好,离得远的坐不起马车,往往要风餐露宿两三个月到达京城,干完活后,还得再走回去,不知多少匠人饿死路旁。

  毕竟是祖制,刘鸿渐还以为崇祯要考虑一下,跟诸位阁老商议,结果崇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