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3章王允筹划_汉末高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推算,五月底皇帝任命,最快六月中把任命送达,六月底去上任,七月中便取得大胜,时间太快了,这确实出乎他的意外。

  惊讶过后,杨赐问道:“子师,若果真如此,确是一场大捷,你能确认?”

  王允忙回答道:“杨太尉,此乃千真万确。我族侄在楼烦县任县长之职,获得鲜卑来袭的情报,立即请求雁门郡太守给予援助,太守以马邑县长未向其求援为由拒绝了,我族侄非常焦急,如果马邑失守,鲜卑骑兵便直下楼烦县,于是派人密切关注马邑战局,不料马邑县只用六天时间,便全歼来犯的鲜卑千人队。我估计战报很快就送来了,我们务必提起合计一下。”

  “子师何意?”杨赐老奸巨滑的问道。

  “我还是以前的观点,想推荐高顺为雁门郡太守,以保并州边郡安宁,无奈势单力薄,人轻言微,只好请求太尉出面助阵。”

  杨赐想了一下后说道:“那高顺之文采老夫非常佩服,只是其未至弱冠,此事有待商榷。”

  “要不就把马邑县长赵雄推到雁门郡守之位?”王允试探着问道。

  “哈哈,老夫未见其人,不敢贸然断言,还是等战报到达之后再议为好。”杨赐不想为他人做嫁衣,获利的是王家,杨家分文好处都得不到。

  王允担忧的说道:“我听族侄汇报,那传旨的小黄门在高顺家安歇一晚,关系处的非常融洽,如果我们不能有所作为,我怕其被宦官抢得先机,到时候则悔之晚矣。”

  “呵呵,无妨,若果真如此,则其不值得我等推荐。”杨赐不见兔子不撒鹰。

  “若成,则允奉上10匹战马。”

  “呵呵,军国大事,岂能如此草率?”杨赐不满道。

  “20匹战马!”王允狠狠心说道。

  “呵呵,子师爽快!老夫极其愿意提携后辈,观其文采,老夫都想收其为徒了;等战报一到,老夫再寻子师商议,如何?”在杨赐看来,中原缺马,20匹战马已是一份不小的大礼了,若是金钱的话他杨家不缺,这战马就另当别论了,于是便同意了王允的请求。

  “多谢太尉,允告退!”王允内心直骂老狐狸。

  随后,王允又去拜访了司徒袁隗,而袁隗正在生气,马邑县长一上任就把袁家安插在马邑的3个附属家族给抄家了,直接斩断了袁家此后对鲜卑贸易的途径。

  听王允说明来意,袁隗哪能如他的意?不打压就不错了,还让其支持高顺一伙,连想都不要想,其直接拒绝道:“王御史,希望你莫要听信一面之词,那高顺你见过?”

  “允未见过。”

  “那你见过赵雄?”

  “允亦未见过。”

  袁隗怒,质问道:“战报未至,何以辨真伪?对一良家子,何以如此关心?此事莫要再提。”

  王允非常失望的返回家中,一路上都在思索,袁隗为何不待见高顺?当初在朝上的时候其还为高顺的文采叫好,怎么转眼间变化如此之大?

  其实这不怪王允,他虽是太原王家的族长,可他远在洛阳为官,家中事情由其长兄王隗负责,家族与鲜卑贸易的事情王允根本不知,马邑县三个代理家族被灭,王隗更不可能告诉王允,故此王允一直被蒙在鼓里。

  此后王允又联络司空张济、大司农张温、谏议大夫朱儁、太中大夫乔玄、光禄勋刘宽、侍中卢植等人,许诺的好处自然不少,在王允看来,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值得。

  七月底,马邑县和雁门郡的战报相继而至,并州刺史的战报紧随其后,马邑之战被传开,并被传为马邑大捷,其中少不了王允在暗中推波助澜。

  好不容易发现一好苗子,王允可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按照他的计划,先暗中造势,然后与太尉一起向皇帝进谏。司徒袁隗已明确拒绝,他只好抱紧太尉杨赐的大腿,为了让事情更有把握,他提前让人把20匹战马送到杨家去了。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