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9章统一江北_汉末高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一起勤王,现在一切都不可能了,一切都晚了,天下成了冠军侯的天下。

  高顺在名义上完成了对江北地区的统一。

  按照当时的思维,江北地区才属于中原地区,高顺统一江北,兼有益州,便是统一了天下,至于江南蛮荒之地,按照高顺现有的实力,旦夕可下,已不足为虑。

  随后高顺进行了行政区划整合和兵力的重新部署。

  扩大司隶地区的地盘,把陈留郡和颍川郡划给司隶地区,归冯勇管辖;又从南阳郡和颍川郡划出部分地盘,组建鲁阳郡,归司隶地区;至此,司隶地区下辖六郡。

  新设楚州,州治在襄阳城,包含南阳郡、襄阳郡、江夏郡、南郡和西阳郡,共五郡,只是人口如同司隶地区一样,太少了,很多县都没有百姓,连县令都不用派遣。

  把梁国划归兖州,把沛国和淮阳郡划归徐州。

  把合肥郡、九江郡、六安郡和泸州郡划归豫州。

  原幽州牧向荣担任豫州牧,管辖豫州和楚州,鲁肃为军师;豫州刺史辛评任楚州刺史,归向荣管辖。

  豫州牧驻地六安城,下辖陈国、汝南郡,汝阴郡、六安郡、九江郡、庐江郡、合肥郡,共七郡国;这样,整个豫州的重心南移,加强对南部的影响,且扬州不再管辖长江以北的地盘。

  徐州管辖七郡国;兖州下辖八郡国,只是地盘面积都比较小。

  本来,戏志才和鲁肃想把豫州的州治所设在寿春城,那里有现成的衙门,不过考虑到管理方便,以及与楚州的联系,高顺最终决定设州治所在六安城;且这样的话,便于对淮河的防守和对各郡的管理。

  向荣下辖的兵力非常强大,手下有徐晃、庞德、魏延、曹纯、夏侯惇、太史慈和周泰等七位中郎将,还有水军中郎将蒋钦。徐晃和曹仁驻守六安城,太史慈驻守襄阳城,庞德驻守合肥城,夏侯惇驻守南郡江陵城,魏延驻守江夏西郡陵城,周泰驻守庐江郡皖县。

  六安城还驻有向荣的直属卫队,马步各三千,以及直辖的骑兵一万人。

  还有各部军司马和别部司马驻守各郡。

  蒋钦的水郡分驻彭泽水寨和江陵城,加上沙羡县驻守的江东水军,确保长江航线的安全、畅通。

  高顺整合曹操和鲁肃的军队,大兵南压,令董卓和李儒非常紧张。

  李儒旧事重提,提议任命高顺为魏王,董卓立即同意,并派董承为使者,出使邺城,事先咨询高顺意见,否则高顺推辞不受,令朝廷丢脸,更重要的是董卓希望与高顺进行谈判,划江而治。

  为了确保划江而治的顺利实施,他又派人出使江东,咨询秦关意见。

  董承既是董卓的族亲,又是皇帝刘协的岳父,现在做事,两头为难,只求平安稳定。

  那些为数不多的朝臣,一是加紧谋划刺杀董卓,一是暗中派人联络秦关,现在能挽救朝廷的也就秦关一人了。

  若是高顺出兵,则朝廷得救;以前他们对高顺还抱有幻想,现在形势明朗了,他们也彻底死心了,高顺是不会来解救皇帝和朝廷的。

  他们把唯一的希望放在秦关身上,若是秦关解救朝廷,则可与高顺划江而治,然后再统一交州,占据半壁江山,维持大汉朝廷的尊严。

  包括王允等人,内心早已将高顺骂了无数遍了,标准的乱臣贼子,有如此强大的军队,却不解救朝廷,令陛下陷入困境,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安全上更无保障。

  董承在李儒的要求下,大张旗鼓的北上,每到一地,便宣扬朝廷欲册封高顺为魏王,他还没到达邺城,已弄的天下皆知。

  而这正合了某些野心家的心思,他们也看出来了,天下大势已定,高顺众望所归,要趁早混个脸熟,要趁早交好高顺。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