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32章曹操之策_汉末高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顺流而下,可烧毁栅栏,甚至敌船、营寨。

  曹操、陈宫和魏延感觉蒋钦的办法不错,自是极力配合。

  烧掉上游的几道栅栏后,蒋钦亲自带小船靠近铁索处,与胡轸的水军进行接舷战,击败敌军,破坏铁索,切断襄阳和樊城之间的水上联系,逼胡轸派水军出战。

  蒋钦明白,必须趁现在水位暴涨之期战决,否则待水位下降之后,由于水底障碍物的原因,他便无法从上游动攻击了。

  胡轸不懂水战,留下的那些水军中也没有出色的水军将领,在蒋钦勇猛的攻击下,吓得躲在水寨,不敢外出;而下游的铁索和水底障碍物又阻碍了他们逃跑,以至于水军战不敢战,逃又没法逃,士气大跌。

  对于樊城的守军来说,断绝水路支援,他们便成孤城;对胡轸来说,失去江北樊城,襄阳也难守卫。

  斥候6续传回的消息更令胡轸沮丧,已有投降的打算。

  胡轸,字文才,凉州(今甘肃武威)人,与同是凉州出身的杨定均为凉州有名望的豪杰,他们的家属并不在军中,而是远在凉州程武治下。

  樊城外,军营中,曹操、魏延等人欢聚一堂,一边饮酒,一边商讨对敌之策;他们皆为当前形势感到高兴。

  魏延立功心切,建议道:“君侯,水军大胜,敌军士气低迷,我们何不乘胜攻城?”

  樊城防守完毕,不仅有宽阔的护城河,还有瓮城,攻克的难度太大,所以曹操不愿意强攻,而面露难色。

  陈宫与曹操相处日久,看曹操的表情便知其心意,忙解围道:“文长,兵法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兵法还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我们现在不足五万官兵,而守军则有两万,如何强攻?”

  魏延对此无话可说,有些失望。

  曹操听陈宫言,计上心来,便说道:“哈哈,诸位莫急,老夫心有计策,稍候便有分晓。”他感觉,董卓大势已去,城内之兵必不会为董卓陪葬,只需采取对待成廉的办法,他们必然会欣然投降;现在南阳郡百姓已空,正可用这些降兵来充实人口,加快恢复度。

  众人忙问是何计策。

  曹操笑而不语。

  待散去宴席,曹操招陈宫前来商议招降之事。

  陈宫对曹操的计策非常支持,反正现在襄、樊两城被围,即便他们知道成廉已投降,而不是战死了,消息也不会传到董卓耳朵里。他思索一阵,感觉单独招降樊城,不若连襄阳一起招降了,于是建议道:“主公,不若由宫前往襄阳,面见胡轸,襄阳既降,樊城必下。”

  曹操可不敢让陈宫亲去,若是胡轸以其为要挟,他则进退两难,便采纳了陈宫的意见,拒绝了陈宫亲自前去的要求。

  随后,曹操亲笔书信一封,命人送往襄阳城。

  胡轸接到信件,大惊,先震惊于成廉已投降冠军侯,而不是战死在宛城,怪不得没有一位士兵逃出报信,他也没有收到成廉的求援,原来是已悄悄的投降;其次震惊于曹操的奸诈、狡猾,若是不按照曹操的要求投降,他必死无葬身之地,且襄、樊两城照样保不住;更有可能,他们会继续用此办法对付张济和郭汜,若是如此,则江北尽失,襄、樊难存。

  对于投降冠军侯他没有心理障碍,不留在洛阳,即便返回家乡,他依然能有所作为;以他在凉州的影响力,必然对州牧程武完全占领河西地区有很大的帮助。

  且他的家人不在长沙,不受董卓的威胁。

  他现在担心的是他的属下,大部分属下的家人皆在长沙郡,不知道他们是否愿意跟随他一起投降呢?他心里没有底气。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