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0章袁绍自杀_汉末高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充饥,等待救援了。”

  “暂且如此吧!”袁熙没有办法,便爽快的同意了辛评的建议;现在能拖一天是一天,若是士兵无食,生骚乱,后果更惨。

  袁熙的水平还是不错的,且很有骨气,历史上记载,他为幽州刺史时,不仅保持幽州稳定,还与乌桓各部建立良好的友谊;在其被曹操打败,东逃辽东,被公孙康用计俘虏后,袁尚谓公孙康曰:“未死之间,寒不可忍,可相与席。”袁熙慷慨道:“头颅方行万里,何席之为?”最终兄弟两人为公孙康所杀害,头颅被送给曹操。

  公孙康接到黄忠的信件,感觉尹礼仅有五千骑兵和七千步兵,如何都不能做到围住两倍多的敌人,还认为黄忠在讽刺他放走了高干所部,便没有提供支援;事后得知真相,令公孙康后悔不迭。

  陈登接到黄忠信件,心中直感叹黄忠的智、勇,为主公所封第一位将军,果然没错;更痛恨公孙康私自出击,简直无脑。

  同时急令张猛率领骑兵过河,驰援细阳城。

  对当前的形势陈登非常满意,已把袁绍压缩到汝水之难,汝南郡一失去一半的地盘,他与黄忠,可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起对袁绍的攻击。

  再加上淮南的鲁肃,袁绍必不能守。

  第二天中午,黄忠便返回到陈县。

  新增一万多骑兵,兖州军声势更大;而袁绍的军队却斗志全无。

  黄忠感叹,辛评的圆形阵确有优秀的一面,只是使用的时机不对,地点不对,且袁绍已无援兵,否则的话,很可能就会让他们逃跑了。

  三日后,袁熙所辖官兵未见援兵,已经灰心了。

  而黄忠一直让官兵不断的高喊“投降不杀”的口号,更是瓦解了他们的抵抗意志。

  袁熙和辛评对现状看在眼里,却无能为力,相顾无言;连高干的四万军队都被黄忠干掉了,他们也不是对手;最终,袁熙决定投降。

  袁绍得到消息,再次吐血昏迷。

  等他醒过来后,许攸劝袁绍投降,相信冠军侯不会为难于他。

  逢纪建议重金贿赂鲁肃,并把地盘让给鲁肃,离间鲁肃与徐州和青州的关系,条件仅仅是放他们南去与袁术汇合。

  袁绍痛恨许攸的贪婪,同时也恨其说出了他的心里话;于是,袁绍命人斩杀许攸,抄家。

  现在他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想突围都不可得;南有鲁肃,西有曹操,谁都不会放他离开的;即便放他离开,又能去哪里呢?

  随后,命人斩杀韩馥全家,就让相关秘密都随韩馥的死亡而消失吧。

  最后,留下书信一封,饮毒酒自尽;他宁愿选择自杀,也不愿意投降寒门高顺,这是他的身份所不许的,他不愿意受这个侮辱。

  至于为什么没有杀逢纪,他感觉逢纪比许攸更忠心,此后更需要他照顾后人了;至于逢纪建议投奔袁术,他是无法接受的,先是袁术现在自身难保,东有黄巾军,南有孙策,西有董卓,他估计不用多久,袁术便会步他的后尘;其次,他更不愿意在袁术面前丢脸,不若一死,至少能保全家人,成就他的美名。

  逢纪受命,主持并厚葬袁绍,随之命辛毗前去与陈登面谈投降事宜。

  袁绍自杀,天下震动。

  高顺命黄忠暂时管理豫州三郡国事务。

  逢纪、袁谭、高干、袁熙等人前往冀州拜见高顺;众人向高顺宣布效忠。

  高顺把汝南郡分为两郡,任命辛评为豫州刺史,掌管豫州四郡民生事务,豫州事务暂归青州牧房良管辖。

  逢纪、辛毗暂留邺城为将军府从事。

  高干、淳于琼、袁谭等人皆为军司马,继续从军。

  至于鲁肃所占五县,可留安阳和新息两县划归西阳郡,剩余三县归还豫州。

  而公孙康虽然此前被任命为中郎将,却因战败之事以及没有及时支援之事,为高顺所恼,被改任为吕梁郡都尉。

  为了安慰公孙一家,公孙度被任命为汝阴郡太守。

  司马俱被任命为中郎将,前往并州河西驻守,代替徐晃;徐晃率领一万骑兵,前往豫州驻扎。

  黄龙还是别部司马,不过所辖官兵增加,权限增加,继续驻守陈留郡。

  黄忠和尹礼分别获得不等的赏赐,回原地驻扎。

  只有陈登、张猛等人没有立下战功。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