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68章袁术出兵_汉末高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霸占的巢湖,乃组建、训练水军的理想之地,若是招安成功,其必成袁术的一大助力。

  袁术感觉郑宝的水军已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且其久居巢湖,熟悉水性、水战,若其接受招安,在其现有基础上组建水军便轻易许多,且成军时间会大大缩短。

  于是袁术采纳军师杨弘的建议,派人前去面见郑宝,承诺任其为水军大都督,协助袁术组建,并管理水军。

  以袁术生性多疑的性格,本不会有此任命,但是进攻荆州在即,他已无其它选择,只能退而求其次。

  这对郑宝而言,是个很大的诱惑,权衡利弊得失,他最终决定接受招安。

  随后,袁术在巢湖出口处新设巢湖县,用以安置郑宝贼众,并任命郑宝为巢湖令,兼水军大都督,全面负责组建水军事宜。

  郑宝不负所望,利用个人声望和袁术提供的财力,积极招募船工和水兵,一年多的时间,水军已初具规模,虽不能力敌荆州刘表水军和鲁肃的水军,但已令江夏太守黄祖有所忌惮,其水军已不敢在柴桑以东的水面横行霸道了。

  再次,派大将刘勋等清缴辖区内黄巾贼众,稳定地方,即可招纳百姓,从中收编士兵,加强实力,又可练兵,为出征荆州做准备。

  这些黄巾贼众,很多是来自豫州南阳郡,作战多年,经验丰富,极为狡猾,清缴的难度出了袁术和杨弘的想象。

  最后,借口杀害两郡的众多中小土豪,财物归公,家族人员被奖赏给将士为奴。此举既让他获得了大量的钱粮,又稳定了地方,并收缴了大量土地,用于安置流民百姓以及招抚的黄巾贼众,且释放出众多隐匿的人口,增加官府的税收,更重要的是能获得将士的忠心。

  袁术是不敢对士家大族和大土豪动手的,选择的只是那些毫无背景的地方中小土豪,且他大多采取暗中动手,或者按上通匪之名,力求做到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将影响降到最低。

  在任何时代,豪族占有大量的耕地,霸占大量的人口,逃避官府的税收,皆与统治者是天然对立的阶层;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增加税收,剿灭这些大族是所有统治者的愿望,只是由于豪族联合起来的实力强大,若是强行剿灭,后果难料,使得有些统治者有心无力,只能相互媾和、利用,达到一种平衡。

  加上袁家过河拆桥的先例,使得两郡大族对袁术避之唯恐不及,内部局势表面平稳,底下却是暗潮涌动。

  这时的袁术急盼一场大胜来缓和内部矛盾;经过一年多的准备,箭已上弦,到了不得不之时;可是袁术却不敢擅离老巢,只得派孙坚独自率军出征荆州。

  他设想的很好,只需前线的孙坚获得一场大胜,让郡内大族看到希望,定会加大对他的投资,支持他对外征伐,那时,他再亲自出马,一举灭掉刘表,占领荆州,成就威名,皆大欢喜。

  从庐江郡进攻荆州有两条道路可选,第一是内6北线,第二是沿长江北岸西行的南线。

  荆州和庐江郡之间有桐柏山-大别山,阻碍了两地的路上交通,水上交通依赖长江。

  若是走北线,极易与汝南郡的袁绍或南阳郡的董卓生冲突,且要经高山峡谷,道路崎岖难行,不利于大军行动。

  军师杨弘意欲走北线,在不经过袁绍地盘的前提下,先占处于大别山东部的西阳县、轪国县等江夏郡几县,然后抢夺武阳关(武胜关或者叫义阳三关),穿过山间小道,进入江夏郡北部,绕到黄祖的背后,即可西击襄樊,又可南下包围黄祖,且江夏郡北部地处桐柏山-大别山山区,占领之后便于防守,即便刘表和黄祖合力来攻,也难以赚到便宜,且即便从南线动进攻,也必须派出一支奇兵去江夏郡北部牵制刘表和黄祖的大军,必令他们忌惮而不得不分兵防御。

  而袁术不愿意节外生枝,惹袁绍和董卓不快,且他对郑宝的水军有一定的自信,即便打不过刘表的水军,肯定能收拾黄祖的水军,他没有采纳军师杨弘的建议,而是选择走南线。

  袁术错误的选择,为其最终兵败留下了伏笔。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