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5章并州大族_汉末高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们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配合审配拿下广陵郡,并为广陵郡提高所需的后勤物资;这让糜芳感到高顺对他家的重视,不虚此行;并紧急返回,完成高顺交代的任务。

  而卫家面见高顺,则是为寻求新的商业途径。

  周飞在上任凉州牧后,高顺便派人接管了凉州和三辅地区的生意,卫家只剩下偏远益州的生意了;而益州是粮食产区,不缺粮食,只能销售高价的美酒,棉布生意也不好做,这使得卫家的利润大大降低。

  而这些年,高顺把持所有北疆畜牧产区,战马、牛羊等流入内地的数量锐减,流入内地的毛皮数量更少,加上局势动荡,价格飞涨,辽东郡公孙家族获得毛皮与内地的贸易机会,便有了独霸豫州的实力,让卫家非常羡慕。

  秦汉时代,没有棉花,毛皮消耗量非常大,是非常重要的御寒之物,且那时候处于严重的小冰河时期,天气寒冷,需求的毛皮数量更多。

  卫家就是看好了这个商机,才来请求高顺的批准。

  高顺对卫家,便没有对糜家和甄家那么密切的关系了,当初交好卫家,也是便于加强对河东郡的统治,并希望从凉州董卓地盘上搜刮更多的财富,现在已没有这个需求了,高顺自然不希望继续扶持卫家,所有直接拒绝了卫家的要求。

  现在高顺的水军基本成型,已在黄河上广泛巡逻,若是没有批文,任何物资都难以过河出境。

  这让卫家非常失望。

  公孙家族交好高顺自然是为了确保公孙家族在豫州地位,并为家族留下后路,不必多说。

  太原王家,自从王允得董卓看重后,社会地位迅提高,不过得到的实际利益却不多;不像太原郡的郭家,与高顺实力交好后,不仅政治地位提高了,更获得了庞大的经济利益;同样的河东郡的卫家,交好高顺后,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双丰收。

  但是相比河东裴家、太原宋家等受到了多方面的打压,太原王家已算是好的了。

  王允现在深得董卓的信任,位高权重,不过他刚愎自用,高顺不刻意交好他,他更不会去求高顺,上次派长子王盖去冀州面见高顺,只是一次试探,却被高顺拒绝了,这更刺激了王允的自尊心,命令家族断绝与高顺势力的任何联系。

  并写信给在娄烦国任国相的王凯,希望他辞去官职,前往洛阳。

  王凯在娄烦非常舒服,高顺的步步展,他是最直接的见证者,高顺势力没有为难他,所以他可不愿意前往洛阳,那里不适合他这种连字都写不好的人,且他一直未得叔父的重视,到洛阳也得不到多少重视,不若继续紧抱冠军侯的大腿。

  连蠢笨的侄子都拒绝了他的好意,让王允非常恼火,直接命令家族断绝了与王凯的关系。

  在汉代,这可是对族人非常大的惩罚,连祭祀都不得参与。

  王凯也不是善茬,既然心意已决,且家族不念旧情,便没有好留恋的,立即把家人全部接到娄烦,并置地建宅,安家落户。

  并通过高顺家丞,表达了欲效忠高顺的意图,并交代了王家对冠军侯的不满,算是投名状。

  高顺非常高兴,至少对王凯的态度非常满意,至于他的能力却不敢恭维,不过至少王凯当初没有难为他,多少有些香火情,便提拔王凯为吕梁郡主薄,协助太守工作,这也是做给其他士族看的。

  从王凯处获得王允对他的态度,高顺有些心凉,这不仅是王允一人的态度,是大多数大士族对高顺一致的态度;大汉已经混乱到这种程度了,这些士族竟然还是如此高傲,高顺暗自誓,等初定中原,他便要推广诸多先进技术,大力展教育事业、开展科举选拔人才机制,更加严厉打击士族,绝不给这些士族展壮大的土壤。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