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0章强势黄巾_汉末高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担心的是,若青州黄巾贼迫于幽州军的压力,全部流亡到兖州、豫州,那他们的面对的黄巾贼将更难对付。

  官兵得知消息,心情更加烦躁。

  护军司马傅燮建议道:“中郎将,部队士气低迷,缺乏训练,面对一群乌合之众都如此恐惧,便是孙膑在世也无能为力,燮认为,首要的任务便是练兵,提升士气。”

  皇甫嵩没有说话,只是点了下头,默默的接受了傅燮的建议。

  思索之后,皇甫嵩把所有的军司马、军候等召集起来,宣布加强对士卒的训练,所有军官皆陪同训练,若军官考核通不过,则就地免职,从本队提拔优秀之人顶替。

  皇甫嵩也不敢破坏规矩,就算提拔军官,只能从他们原千人队中提拔,提拔之人还是他们家族里的人,好处至少没有落入外人之手,各大家族也不会因此而挑他的毛病。

  迫于老将皇甫嵩的压力,曹操、冯芳、鲍鸿、袁绍、袁术等人皆应允。

  随后,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练兵。

  豫州刺史王允被沛国黄巾贼包围在州治所谯县,目前毫无作为。

  四月中旬,北中郎将卢植,带领副将宗员率北军五校将士开赴南阳战场,准备夺回宛城,消灭张曼成。

  南阳郡郡治宛城,领县37,人口240万,为天下第一大郡。宛城为全国五大都市之一,东汉时,南阳被封南都,被尊为帝乡,为天下经济首都。

  三月庚子日,南阳郡渠帅张曼成响应张角的号召,打着为马元义报仇的旗号,率领黄巾军起事,得到南阳郡民众的支持,势力迅速发展至十多万人,顺利斩杀南阳郡太守褚贡,并占领了宛城。

  江夏都尉秦颉临危受命,继任南阳郡太守的职位,负责讨伐黄巾军。

  五月中旬旬,卢植带兵到达南阳郡。

  六月初,北中郎将卢植联合南阳郡太守秦颉出击,击败黄巾军,斩杀张曼成。

  随后,黄巾军退守宛城,拥赵弘为渠帅。

  赵弘不负众望,力挽狂澜,再振声势,稳住宛城一带黄巾军的军心。

  六月中旬,卢植联合荆州刺史徐谬、南阳太守秦颉围攻宛城。

  黄巾军吸取张曼成出城与敌人野战而失败被斩的教训,知道在野战中不是官兵的对手,于是坚守宛城不出,采取与官府军队对峙的策略。

  从六月开始,卢植便命令城外三万官兵攻城,连续攻城多日,人员伤亡惨重,宛城却岿然不动,没有半点被攻克的迹象。

  六月下旬,卢植大急,亲自设立大刀队,督军攻城,有退后者,大刀伺候。

  渠帅赵弘率领黄巾军奋战,宛城固若金汤。

  卢植等人无计可施。

  城内粮草众多,黄巾军士气高涨。

  七月中旬,卢植得知高顺等人斩首张角和张宝,围困张梁于孤城广宗,并扫平黄河以北的小股黄巾;且青州战场捷报频传,心中更急。

  副将宗员心情非常郁闷,当初他看不上的小人物,如今占据五路大军的两路,且都取得了不菲的战功,而朝廷派出的三路大军,两路被围困在长社,一路对宛城无能为力,几个月下来不仅毫无战功,且损兵折将;至于他本人,更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

  官军的攻击逐渐懈怠下来,本身人数便少,不能与守城的黄巾贼拼消耗,他们耗不起。

  于是卢植命令围绕宛城挖掘三道壕沟,将宛城严密封锁起来。

  宛城内的黄巾军不为所动,他们早就得知,另外两路朝廷大军被围困在长社,若那边胜利了,这边的围困自然而解。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