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43章 通玄小论之三_流浪仙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实上这一习俗并不荒谬。而且还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格林姆猛点头道:“的确有这个想法,您能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对方答道:“‘尊重老人’此事却是没有‘好’这种特性。但观察到此事后,文明人的识神相系统就会自行给它贴上一个‘好’的相作为标示,此时‘事物相’里面就包含了‘好’相。这些相的内容立刻被发向对面的‘识神我系统’,在这个过程中就有一个‘受用’的过程,人一受用这个标示,则事物相以及其中包含的‘好’相的内容就到达了‘识神我系统’,然后该系统一接受到‘好’相就会勾索出重重亲近、赞许的倾向甚至行为。这些倾向和行为其实是直接指向对面识神相系统中的‘事物相’和‘好’相的,而非指向真正的‘尊重老人’。但由于‘事物相’和‘好’相是‘尊重老人’的标示、是它的颠倒罔相,所以这些倾向和行为是间接的、附带的指向了‘尊重老人’此事。此时就进入升玄图所示的‘存在模式’阶段。也就是所发的行为与倾向和外部环境互动,若是这种互动能成立,则构建起了一套‘存在模式’。在文明社会里,对‘尊重老人’发出亲近、赞许等行为和倾向是可行的,甚至被鼓励的。因此就构成了一个‘存在模式’。”

  “由于这一整套过程可以存在,于是人们就把观察‘尊重老人’此事的过程、观察中生出事物相和‘好’相的过程、受用这些相的过程、受用后识神我系统生成亲近赞许等倾向和行为的过程、行为指向对面事物相和‘好’相的过程、受用这些行为的过程、受用后行为附带着作用于真实环境的过程,这一系列过程全部记忆忆下来。于是人们误以为‘尊重老人’本身天然的、必然的有‘好’这个特性。却不知道‘好’这个相,其实只是一个贴上去的标签,只不过这个标签能引发亲近、赞许等行为和倾向,而这些行为和倾向在文明社会里是可行的,甚至被鼓励的。而事情本身并不必然联系‘好’这个相、这个概念。”

  “也就是――事物本身没有‘好’的特性,当人发现:用‘好’这个概念是可行的、适合的,就颠倒错乱、认影为实,误以为事物本身有一个‘好’的特性。把脑子里的‘相’与事物本身混淆在一起。”

  “若是放在游牧半人马的社会里,谁如此贴标签,发出亲近、赞许等行为和倾向,就会遭到其他人的嘲弄和鄙视,于是这些行为就是不可行的、被整个社会否定的,而那个‘好’的标签,也是不可行的。久而久之,很多半人马就误认为:‘尊重老人’本身天然的、必然的有‘不好’这个特性。却不知道‘不好’这个相,其实也是一个贴上去的标签,只不过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