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十一章 逗逼 下_清末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从什么时候起。杨锐会见下属、讨论公务的每一句话都要求被记录下来。据说这是章太炎的主意,他大概是像仿效《论语》出一本《杨语》。

  杨锐没顾及旁人,他已经陷入了一种自我思考又自我绽放的状态。他再道:“假设美国人学会了品质管理,他也只是去找几个专家抽样统计。而后通过数学方法来纠正品质问题,可这根本就不够。既然工人是生产系统的一份子。那么品质问题工人就有权也有必要参与进来,这到底是材料问题?还是设计问题?还是加工问题?还是其他什么问题?整个系统都参与进来才能得到准确答案以及得出最优解——也许某道工序改善程序,就能避免这个问题,所以不需要提高材料强度。诸如此类。

  将工人排斥在品质管理之外,其实还是基督教那一套。上帝,也就是专家确定一切,工人都是上帝的子民,按照上帝旨意操作便好。我们不是这样的,工厂里没有专门的专家,有的只是现场管理的班组长,他们是品质管理真正的核心所在。

  美国人要做到这一点,那么他的企业组织结构就要变成我们这样的终生雇佣制,员工养成则变成轮岗制而不是招聘制,这是美国人无法接受的,也是无法实现的。他们只懂得‘胡萝卜加大棒’,不愿意将低贱的工人和自己融为一个团队。这其实也是新教徒习惯敛财、视钱如命的本性决定的,工人不过是他们临时需要的工具,工作做完,除了付给你的工资外,其他都是我的财产。

  我们不是这样的,所以我觉得廷尉府那些法官的讨论其实是有道理的,我们自古便只有家的概念,而没有人的概念。也即是说,我们自古以来承认家庭财产私有制,却不承认个人财产私有制,除非这一家人包括仆人都已死绝,就只剩一个。

  这种观念如果放在工业上,即整个公司是所有工人的共有财产,他们在股份分配上有多寡之分,却绝不存在有无之别。工人的事情就是总办的事情,虽然他们之间工资相差十倍、甚至上百倍。企业就像是大海里航行的一条船,船长虽然养尊处优,可任何一个低贱的水手落水他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救援。

  美国人能做到这一点吗?据我所知福特不景气的时候,不但大量拆撤工人,还把管理人员全部解聘。为什么?因为管理人员工资最高,而福特的工作换谁做都一样,保留这些老的管理人员只会给公司财务带来负担,解聘他们而后从新招聘,人力成本上则能省一大截。千言万语还是一句话——我们把机器当人,而福特把人当机器。”

  “那……难得就没有别的什么办法?”杨锐道理说的很透彻,徐华封却还想着尽量避免中美战争,他趁杨锐点烟的功夫,想了想再道:“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