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五章 期待_清末英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不但便宜,而且对材质要求也不高,一般的低碳钢就可以了。

  徐华封说完技术要求,魏瀚几人都吃了一惊,郑清廉道:“华封先生,烟管锅炉启动太慢、占地有大,煤耗更是极高,再配上薄钢板,这船造出来有人要吗?”

  技术和产能是徐华封的事情,市场销售问题那就是杨锐的责任了,郑清廉如此问,徐华封目光错过杨锐,最后道,“一旦开战,要的是把船造出来,而且要最快的把船造出来。正是怕没有钼钢,这才用烟管锅炉;为了多造,这才用薄钢板。总理其实是考虑到我们造船厂是新建的,要是熟手,那就不是三个月造一艘标准船了,而是一个月造一艘标准船。

  按照工部的统筹安排,要想发展工业,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从造船开始,这个行业技术含量低,一个高中生几个月培训下来就能上岗,几年下来各种工作都做一做,那就是合格的技工了。不过这个六万吨的船厂,需要几万熟练工人,今天请你们来,一是讨论建厂方案,再是讨论标准船选型,今日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吧,我在、总理也在,很多事情都好说。”

  “还有一个就是国内河运也需要船只,这一次也把内河各种航道的船只议一议吧。”杨锐在徐华封说完之后补充道,他这次不是为了标准船开会的。

  魏瀚几个来之前只说讨论造船厂扩建,本以为是有一个万吨、一个五千吨船坞的江南造船厂再次扩大,没想到这根本不只是江南造船厂扩大,而是全国的造船厂扩大。全国官办船坞,除了江南外,还有福州马尾和天津太沽,但这一次商议却不见马尾的杨廉臣,也不见太沽的沈瑞庆,着实让魏瀚和郑清廉奇怪,不过既来之则安之,更何况现在江南造船厂已经是国内除香港外最大之船坞,江南局商议过了,那就是全国商议过了。

  杨锐还是把之前没说完的话题,不过他不再说,而是问道,“五年之内要建实现二十万吨的船坞,你们说一说吧,都有些什么困难?”

  杨锐说是五年,几人稍微没那么恍惚了,还是魏瀚道:“总理大人,刚才听说都要建万吨船坞,下官以为一个船厂的船坞还是大小搭配的好,一个船厂两个万吨的即可,再建四个五千吨的,余下的,最好还是建两个三千吨的,四个千吨的小船坞好。现在江南局多是几十吨、几百吨的小船订造合同,少有数千吨的大船。”

  魏瀚说完又补充道,“下官还是以为万吨船坞不必建那么多,一个船厂一个便足以,另一个万吨船坞改八千吨最好,再加上两个六千吨、两个三千吨,两个千吨,一个船厂三万八千吨便好。这样一个船厂只需五千人,三个便是一万五千人,现在江南局有三千人,再加上马尾和天津太沽。还有其他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