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章 我是谁?我在哪儿?_清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碗里。

  赵元化一脸怜悯的看了看张石川,叹了口气说道“快点吃吧,下午再多打两把剪刀,明儿一早跟我赶集市去,集市上人多,说不定有能碰到认识你的人。”

  凭着张石川一口有些古怪的京腔,赵元化一厢情愿的认为这个被自己救活的小叫花子应该不是前些时候进城的那些山东难民。

  “赵叔,下午我想在四周逛逛……”张石川三口两口吃完了饭。

  “嗯,也好。只是不要走远,小心迷了路找不到回来,搞不好又冻死在外头。”赵元化说道。

  “爹,我也想逛逛去!”赵娥眨巴眨巴眼看着赵元化。

  “不行,你给爹拉风箱!”

  张石川穿越过来的位置基本上和上世所在的位置相同,离着前门不远,西南方向一条不起眼的小胡同。

  他走在这个熟悉又陌生的环境中不由感慨万千,这几乎就是三百年前的北京城啊。不对,应该叫京师或者顺天府。自己所在的是外城,内城一般来说只允许满族八旗子弟居住。然而到了康熙末年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了,官府只是不允许汉民购买内城的宅子,可是一方面那些做官的、做买卖的汉人有住在内城的需求,每天进出城太麻烦了,另一方面,一些八旗破落户生计艰难入不敷出,就想着卖房子过活。于是私下里把房子半租半卖给外城的人。

  张石川在护城河边淘了点细沙,又问一家盖房的人家要了两块石灰,也没心情多逛就兴冲冲的跑了回去。

  他找个破瓦罐,接上水把生石灰丢进去,不一会儿就咕嘟咕嘟开锅了。趁这功夫扫了一块地出来把河沙铺平晒干,然后用一根竹竿往石灰水里吹起。

  “川哥,你这是干嘛呢?这水一吹气咋就变混了呢?”赵娥蹲在一旁不解的看着忙活着的张石川。“我能吹一口气试试不?”

  “氧化钙遇水变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就是碳酸钙……小心别烫着,只能吹不能吸啊!”张石川把竹竿递给了赵娥,摸了摸她乱蓬蓬的头发。

  可怜的小丫头,娘死得早,只有个老爹照顾,小脸黑得像煤球,衣服也破破烂烂的,简直就是当成小子在放养。

  “这孩子,真的是病的不轻啊……是不是应该请个大夫,开个方子或者干脆扎两针?”赵元化摇了摇头叹息道。

  算了,自己吃饱都是问题,哪儿有闲心管别人家的孩子?还是先帮他找到自己家人是正经,赵元化对自己说道。

  他确实是没钱拿出来给这个小乞丐看病抓药。好在这个小乞丐似乎也病得不重,只是偶尔说一些让人完全听不懂的疯话,举止倒还算正常。

  第二天张石川没有跟着去赶集卖菜刀,他要开始自己新生中捞金的第一步,烧玻璃!

  点起碳炉的火来,把晒干的沙子、碳酸钙倒进破瓦罐,又倒了一把碱面,然后搅拌均匀,把瓦罐丢进碳火里,张石川开始呼哒呼哒的操起了老本行,拉风箱。

  嗯,做个简单的玻璃碗,先把吃饭的那几个粗瓷碗换掉。然后拿去卖,怎么也得卖一两银子一个吧!一两?那是起步价!你得琢磨消费者的群体!舍得用玻璃碗的不是地主就是贪官,你得抓住这些人的心理!他们想什么?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起码十两银子一个……

  张石川意淫着以后的幸福生活,拉风箱的手更起劲儿了。

  刚过了中午,赵元化就已经回来了。今天生意好得出奇,快过年了,城外的农人都得了空闲,进城置办年货,剪刀菜刀和一些农具早早卖光了,半天下来就卖了二两多银子。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虽然才进腊月,赵元化还是割了一块猪肉,又一咬牙给闺女买了双新棉鞋,想想家里的小乞丐,又咬了咬牙给张石川也买了一双棉鞋,然后推上独轮小车,推着赵娥往回走了。

  。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