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94章 投资意向_天眼宝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让很人不惜一切的趋之若鹜。

  由于在收购那些假物件的时候,往往花费了大笔资金,如果真将其进行销毁,典当行无疑会有不小的损失,于是在暗地里,典当行会联合背后的拍卖行,对那些足以以假乱真的物件进行拍卖,并且由典当行出面,出具死当文书的证明,最后经过拍卖行的运作,卖给那些半吊子水准的古玩收藏家。

  也许会有人疑惑,难道就没人看出来?真叫说对了,还真没几个人看出来,因为那些参与拍卖的人,看东西的水准都比较模糊,就像上文所说的那个“纸上谈兵”的洋学生一样,不管看什么都似是而非。

  然后加上拍卖行的运作,以及典当行出具的死当文书证明,更能让那些人对物件的真假深信不疑,利用他们爱捡便宜的心理,从而达到最终目的。

  但不得不说,典当行和拍卖行真可谓将人心的阴暗面利用到极致,以至于那些在拍卖行拍下宝贝的人,常常把拍来的东西当成了真宝贝。

  不过话又说回来,真有那个眼力见儿能看出物件的真假,又岂会给典当行和拍卖行机会,人家根本不屑去参与拍卖,自然就不会打眼受骗了。

  为此舒老还给林熙讲过一个典故:话说清代乾隆年间,苏州某个大户人家爱画成痴,无意间得到高方山的《春云晓霭图》,然后请人临摹成两幅,又请人临摹高方山的款印,并用清水浸透画纸贴在漆几上,等其完全干透后再浸再贴,每天反复二三十次,直到三个月后才停止,最后再用白芨颠水蒙在画上,使其白嫩的光润,这时候去看画面,墨痕早已经深入画纸,与原作别无二致。

  当时那户人家将临摹的《春云晓霭图》装好,先是一副以800两银子卖给了一位县令,后来另一幅又以500两银子卖给了一位道台,但《春云晓霭图》的真迹,却始终藏在大户人家手中无人问津,甚至还有人说他手中的真假才是仿品。

  从这个典故不难听出,其实典当行和拍卖行的合作,自古以来就已经有了,只不过是改变了合作对象而已,再加近些年有很多发了财的土老板,都想进古玩行当分一杯羹,甚至有些人不惜重金投资,尤其对堪称国宝的物件格外看中。

  但因为他们本身没有太高的古玩鉴定水准,又在投资的时候急功近利,所以这些人就成了典当行和拍卖行,重点照顾的大“客户”。

  当然了,隔行都有各行的规矩,无论是明的还是暗的,见不得人的还是见得了光的,能存在便代表着利益,绝不允许有人砸饭碗抢生意,全都跟老鹰似得,护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死死不撒手。

  所以即便有人知道典当行和拍卖行的内幕,却从来都是看破不说破,而像孟凡凯和皮特这样的人,还长长乐在其中捞金,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