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4章 拜祖大典_我是大明星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牟教授翻到封面内页,这里附带有作者的照片和简介。

  “季望舒,英文名AaronJi,美籍华人,1993年出生,现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著名歌手,曾创作《我的中国心》、《时间都去哪儿了》等脍炙人口的华语歌曲。现涉足演艺圈,出演电视剧《潦草青春》男主角……”

  居然只有20岁!

  牟教授看着作者简介惊讶不已,因为这本书完全不像是年轻人写出来的。

  而且歌手和演员是什么鬼?

  “人才啊!”牟教授感叹一声,继续翻开书打发时间。

  ……

  季望舒此刻正在新郑市,他昨天就跟导演请了假,提前跑来准备节目表演。

  二月二,龙抬头;

  三月三,生轩辕。

  农历三月初三,是个非常玄乎的日子。

  相传伏羲、女蜗捏土造人,就是在二月二到三月三这段时间完成的。

  又传,三月三是盘古的忌日,是轩辕黄帝和真武大帝的诞辰,也是王母娘娘开蟠桃会的日子。甚至有不少专家建议,将农历三月三设立为“中华圣诞节”。

  不仅仅是汉族,农历三月三还是壮族的歌圩节、畲族的乌饭节、土族的鸡蛋会、侗族的花炮节、瑶族的干巴节。还有布依族、水族、仫佬族、黎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都在三月三这天有传统节日。

  三月三还是中国古代情人节,李白、杜甫都有写诗记述这天的盛况。至于“七夕”,古代称为‘乞巧节’,只是未婚少女和织妇的节日而已,跟情人节完全不沾边。

  在江淮、江南一带,三月三也被视作鬼节。这天晚上,阴间的街市张灯结彩、披红挂绿,鬼魂们可以出来观灯、听曲、串门,相当于阴间的春节。

  不管如何,农历三月三,在古代中国的任何一个朝代、任何一个地方,都是非常重要的日子。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三月三跟朋友开野外派对时写的。

  这次“全球华人拜祖大会”,同样选在农历三月三,因为这是汉族的“上巳节”,一个用来纪念轩辕黄帝的节日。

  河南新郑,黄帝故里。

  来自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侨、以及港澳台胞和各界知名人士共8000余人,更有无数观礼的群众和媒体记者,在农历三月三汇聚一堂。海峡对岸的台湾,也有半官方的拜祖活动,约定好时辰两岸祭祀大典同时开始。

  由于参与人数太多,主办方准备了一百多辆豪华大巴,把宾客从郑州接到新郑。若是全坐小轿车的话,估计高速公路都要交通瘫痪。

  广场上人流如织,按照所在国家和地区为方阵汇集。

  比如季崇武所在的那个方阵,就拉着横幅,上面印有“美国华侨郑州拜祖大典参拜团”等字样。

  季望舒很早就到了,身上穿着美国华侨团统一服装,胸口戴着红牌子,脖子上还挂着黄色围巾(围巾是主办方提供的)。

  按理说,季望舒这种野路子小歌手,还没资格接受主办方邀请成为拜祖大典的华侨嘉宾,最多也就来唱两首歌而已。

  但因为《汉朝那些事儿》的热卖,他一跃成为著名华侨作家。再加上季崇武的运作,季望舒居然也收到拜祖邀请函,被安排到美国华侨方阵。

  刚刚走过去,季崇武就拉着他认人:“艾伦,快过来,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纽约的胡伯伯,这位是波士顿的蒋爷爷,这位是……”

  “胡伯伯好,蒋爷爷好……”都是长辈,季望舒当然要恭敬问候。

  “这就是你那个写书的侄子?”

  “年轻人有前途啊。”

  “好样的,再接再厉。”

  “你写的书不错,未来争取当个大作家!”

  “……”

  今天的场合热闹喜庆,长辈们一个个都不吝夸奖,把季崇武听得眉开眼笑,大大地涨了面子。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