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2章 华国复眼项目初探_去未来搞点黑科技很正常吧?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上面一直没有很好的思路,设计出来的算法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

  从去年开始,我们组招的硕士和博士都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做了倾斜,尤其是擅长算法的学生

  我们计划今年把考研的两门专业课改成电磁学和数据结构。”

  毛可同时在中科院电子雷达所和燕京理工大学任职,他自己招学生是以电子雷达所的名义,而他组里的老师有以燕京理工大学名义招学生的。

  大学招生名额比中科院更多。

  他们组光去年一年招了四十名硕士,20名博士。

  至于硕士和博士的区别?唯一的区别大概就是博士更容易压榨,并不是所有硕士都想着搞科研,有的硕士一心想混个文凭然后去工作。

  这种硕士不好PUA。

  博士那不一样,你PUA他,然后让他正常毕业他还得对你感恩戴德。

  毛可接着说:“除了雷达本身,我们这次对雷达阵列设计也做了优化,主要是强化它的多目标跟踪能力。”

  这是因为小行星挖矿你不可能只有一个目标,你能笃定这一个目标就能满足你的需要,你的自动航天器能上去,上去之后你的技术能把矿石带回来。

  肯定是在多个目标里筛选,然后让火箭一次性把多个探测器带上去,多目标一起进一步探测,最后才确认目标。

  这样的作业流程,导致对雷达有更高的要求,这要求体现在多个方面。

  陈元光在光甲航天工作的时候,和各个小组之间的合作模式是他带着他们做,具体要怎么做,得一步一步告诉他们。

  很多时候,没有他,整个组能一周时间没有进展。

  光甲航天对陈元光的依赖程度特别高,比光甲科技严重得多。

  这也是为什么,陈元光一直想从航天所挖人,挖有经验的研究员。

  而和毛可的合作太流畅了,你提目标,他给你解决方案,你再跟他说这个解决方案可能有什么问题,怎么做会好一些,他拿来的下一版方案就差不多能用了。

  陈元光只需要拿着和21世纪末的雷达阵列设计图对照一下,思考一下还有什么缺点,再和毛可开个远程会议就能确定下来。

  这种合作模式让陈元光感慨毛可不愧是院士,虽然科研能力已经退化得不行了,但是在项目管理上已臻化境。

  “在信号处理技术上,只有等后续核心雷达优化完成后,我们再具体做优化,目前主要方向是自适应滤波、目标检测和跟踪算法。

  我听项目组的人反应,我们很缺高性能的显卡,去年开始和华为合作,采购他们的昇腾处理器,我们海狮希望搭建AI模型来解决这些问题。

  目前进展有限,看今年招人之后会不会好一点。”

  “从去年年底OpenAI发布ChatGPT之后,阿美利肯又不准英伟达出口高算力显卡给华国,导致高校面临算力荒。

  好像一下子大家都开始缺算力了,我这种老人家都经常听到他们年轻人在讨论算力。

  不过我们这个项目预算充足,买不了英伟达的显卡也能买华为的昇腾系列,我们不缺算力但是缺人。”毛可调侃道。

  无论是研究所还是燕京理工大学,他们招人和企业招人不同,不是说你缺人就能招。

  要么招学生得纳入计划,要么招研究员或者青年教师,都有人员限制。

  应该还有,求个月票让鸦日万更有动力!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