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82章 万事俱备_工业化领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过刚做好的链条接上一台同样刚改装完成的双缸蒸汽机。

  随着气缸启动,两个车轮马上快速旋转起来,车轮外侧安装了一根拨杆,每转一圈就触发计数器一次。

  五分钟后,有学生向校长汇报,两边车轮的转速一样。

  腓特烈点了点头,让他们进行下一步测试。

  很快就有学生拿着一块木板压在一边车轮上增加其负荷,这边的车轮转速变慢了不少,另一边的轮子不但没停,而且还转得快了一些。

  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又一个问题解决了。

  接下来还有更麻烦的工作,把各个系统一起组装起来也是一门学问,如果搞不好,轻的重量过大,重则散架。

  腓特烈让本茨按着各系统做同等大小的模型,蒸汽机、冷凝器和水箱是空木箱,链条是一根麻绳,飞轮是直接拿食堂里被老鼠咬坏的汤桶盖子改的等等,只要尺寸一样就行,然后一群人开动脑筋搭积木。

  然后问题出现了,钢架马车的底盘并不适合拖拉机使用,于是腓特烈开始计算各系统的重量和位置,参考了自己知道的货车底盘,“俺寻思”出一个至少不会被压坏的底盘出来。

  到了最后的总装阶段,各种各样的问题层出不穷,为了方便铆接还将原有的组装方案推倒重来一次。

  在出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的不断循环中,蒸汽拖拉机一点点的成型。

  随之而产生的是档案室里比拖拉机还重的各种文件资料,它们详细记录了每一次实验的结果,每一个工艺细节。

  腓特烈特地安排人把它们整理成册,要是自己哪天又穿越了就用得上了。

  三月初的一天,腓特烈故意问本茨:“预计还有几天可以完成全部组装?”

  本茨翻开厚厚的笔记本,里面记录了整个拖拉机的零部件,每安装好一个就打个勾。

  “还有三天。”他回答道,“三天后组装完全部仪表,然后开始加水空载试机。”

  腓特烈点了点头,说道:“接下来几天你看着,我要去看看农具做得怎么样了,做好了就送过来,然后去忙一些其它事情。”

  与蒸汽拖拉机配套的农具是在布莱恩特的打铁坊那边研究制作的,腓特烈为此派了一批经验丰富的农夫过去帮忙。

  腓特烈对这位铁匠大师还是放心的,他参与过不少创新项目,在这方面不用自己操心,所以很少过去。

  布莱恩特也没有辜负他的信任,铧犁、播种机、开沟机和小麦收割机都已经做好了。

  腓特烈蹲在几件搬出来的农具前,饶有兴致地研究起来。

  他虽然放出了犁耙要多的口号,但是眼下的只是20马力的蒸汽拖拉机,只能带动一个犁头进行深耕,浅耕的话倒可以比现在的犁头多。

  以现在的农业水平,农田普遍耕深只在10㎝左右,毕竟小麦播种3到5㎝就够了,深耕不到20㎝,四五年才深耕一次。

  沒有深耕的土地耕作层厚度十余厘米,在下面就是紧实的犁底层,这一层泥土密度大,比较紧实,会阻碍水分下渗、空气通透和农作物根系的生长。

  而腓特烈所说的深耕是30厘米以上,对改善土地物理性质、增加土壤有效水分、消灭杂草、增加养料、促进微生物生长、改善农作物根系发育有很大的帮助。

  他老家曾在50年代于长安、宝鸡等14个县市做过调查,耕深36到40厘米的农田小麦产量比耕深10到20厘米的农田增加超过40%。

  所以腓特烈在用手量了一下犁头的大小后很满意,随着技术发展,深耕普及,粮食产量又可以上一个台阶。

  另一个更能提高工作效率的是小麦收割机,它可以拖在拖拉机的后面,由地上的轮子提供动力,侧面伸出的拨麦轮在旋转时可以将小麦拨向自己,下方的双层锯齿来回往复运动可以将麦杆剪断,后方的传送带可以将割下来的小麦送到拖拉机的另一边,让一辆马车在那里跟着就可以等小麦和麦秆自己掉进车里了。

  腓特烈在这里看了一圈后十分满意,心中计算了一下日期,心想今年的夏收和秋播可以试试蒸汽拖拉机的威力了。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