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零三章 大傩仪_郑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忽和郑庄公草草将计策定下之后,并未深入的谈及过的东西,因为时间已经不允许他们这么做了。

  岁首的前一天晚上,要在王庭举行一场驱除仪式,号曰大傩。

  傩礼是古五礼之一的军礼中的一个项目。

  根据甲骨文的记载,傩礼可追溯到殷商时期的宫廷傩祭。

  《礼记·月令》言:“季春之月,命国难(傩,下同),九门磔(zhé)攘以毕春气。仲秋之月,天子乃难,以达秋气。季冬之月,命有司大难旁磔。”

  元代学者陈澔对此注疏曰:“春者阴气之终,故磔禳以终毕疠气也。季春命国傩以毕春气,仲秋独言天子傩者,此为除过时之阳暑。阳者君象,故诸侯以下不得傩也。季春惟国家之傩,仲秋惟天子之傩,季冬则下及庶人,又以阴气极盛,故云大傩也。旁磔谓四方之门皆披磔其牲以禳除阴气,不但如季春之九门磔攘而已。”

  也就是说,在岁首头天晚上的这场大傩仪,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人,甚至是奴隶都必须参与。

  像《论语·乡党》载:“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意即在宫廷举行大傩的那天,庶人也要举行沿门索室的傩礼,到各家各户去赶鬼。

  人们都必须要迎候赶鬼的傩队,哪怕是孔子也会站在东门台阶上,恭恭敬敬地迎接傩队到家里来驱疫。

  傩的主要意义在于驱赶鬼疫和为天子送葬。

  当郑忽和郑庄公赶到王庭之中,大傩虽未开始,诸侯却已是毕集,周桓王还未到场,诸侯早已身着朝服冠冕分作两列,职位低的王臣,陪臣,各国世子只能身居两列之末,队伍拉的极长。

  两列之间的距离拉的也不算短,郑忽趁着尚未全黑的天色和亮如白昼的火光目测,大概有十米左右的样子。

  郑庄公身为王左卿士自然要位列诸侯之前。

  至于郑忽,则专门有人将他引到他该站的地方。

  也不知过了多久,周天子终于驾临。

  郑忽跟着一群人行大礼参拜。

  而后,郑忽便看到有一人跪在天子面前,虽未听清此人说的什么话,但是郑忽知道这是大傩开始的引子——献吉梦!

  果然,未过多久,一群侍宦高呼“天子命曰可”的声音便传了出来。

  大傩正是开始了。

  傩礼的主角是方相氏,他是宫廷特设的专职驱疫赶鬼的军官。

  大傩开始后,他从两班朝臣之末带领着一百二十名“罪隶”左手挥盾,右手挥戈,狂呼狂叫着缓缓向前。

  他头上顶着熊皮,再从肩部披下。

  熊皮的头部装着四只金黄的眼睛,穿着褐色的上衣和红色的裙子。

  听着吼叫的声音,看着身着的服饰,郑忽心说“这活脱脱就是一未开化的原始人!”

  确实,傩仪就是这么粗犷,它本就是原始意念的留存。

  凭的就是方相氏的丑恶和力量来驱除鬼疫。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