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46章 双方的底气!_1918远东战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国家执法机构的特种部队的主战武器都是冲锋枪,苏联为特种部队设计的ak-74u虽然采用的还是中间威力子弹,但是有效射程只有200米火力也比一般的突击步枪强,活脱脱就是一把冲锋枪。

  可以看出来,以后的实践证明了英印军的想法是没错的。

  可惜,当他们真的跟国防军打起了巷战之后,他们才发现自己还是太天真了。

  士兵战术素养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而且一个班两把冲锋枪,和一个班11把突击步枪之间的火力差距实在是太大了。

  有一个细节就是,中国国防军现在对外用兵的总数!

  苏联那边中国国防军动用了两百余万人,南征动用了120万人,再加上戴安澜的部队和南洋各地的驻军,国防军动用的兵力已经达到了350万人往上。

  可是!

  陈启民可是奔着一千万部队动员的啊!而且全国各地报名参军入伍的浪潮也非常高涨。

  剩下的那几百万部队哪去了呢?

  事实上,陈启民至今动用的部队都是老牌的国防军,都是在战前都已经入伍的老兵了。

  这些人都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正是战斗素养最好的一群人!

  至于新招募的部队,按理来说他们的战斗力也不弱,毕竟这一次招募的新兵,有相当一部分是退伍老兵,以及预备役军人。

  除此之外,在中国全民体制下,大部分的国民多多少少都接受过军事训练,这种军事训练可不是学校的军训,而是真正到民兵训练场接受民兵训练那种。

  可是即便如此!

  陈启民也没有直接把他们送上战场。他要以那些重新入伍的老兵和预备役做骨干,然后迅速的武装起数百万不下于前辈们的强军。

  至少,在让士兵们上战场之前,也要让他们经历几次逼真的实战演习,而且还要用真枪实弹让他们感受下战场的氛围。

  陈启民有能力这么做,中华联邦也有时间等这些新兵成长起来,这就是中华联邦的底气!

  陈启民不想像历史上的二战各国那样,把刚学会打枪的士兵送上战场,这和送死没有太大的区别。

  只要国家还有余力,就不应该让那些名为军人实为武装平民的人上战场。

  这也是中华联邦到现在还没有尽全力的原因之一,反正中华联邦现在在战场上也是游刃有余的,没有必要急着用人命去往上填。

  可这样一来,当中国国防军的对手和中国国防军交锋之后,他们面对的可都是参加过很多演习,不知磨练了多久杀戮技艺的老兵了。

  在短兵相接的时候,军事技能、装备、心态都能决定士兵的生死。

  英印军的训练和士气虽说被英国人和国大党**的都不错,但是又怎么能跟国防军相比?

  再加上装备的劣势,英印军很快就被中国国防军打得大败亏输!

  在正面战场上,中国国防军早已经开始登陆战,前沿阵地也已经建设好,更是已经有先头部队冲进了吉大港之中。

  英印军在正面战场的压力极大,虽然后方的空降部队对他们的威胁也很大,可是一时之间,英印军却突然有些迷茫了。

  他们不知道到底应该优先重点防御哪一边?他们到底应不应该派兵回援后方?他们还有回援的能力吗?

  这些都是问题。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