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02章 胡佛要甩锅!_1918远东战云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定会掀起全美国的愤慨!

  然后事实却是,这篇报道反倒是起了反效果......

  陈启民当初为什么提前三年将犹太人们送到美国去?只是为了让那些犹太人在当地先建立起一些人脉,然后方便他收割吗?

  当然不是!

  如果陈启民真就只有这么点本事,那他岂不是白混了?还说什么跟英国老银币对决?回家抱孩子去吧!

  仔细观察一下犹太人在世界上的风评就会发现,从犹太人被赶出耶路撒冷到我们这个时代,有关他们的风评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就是从他们被赶出耶路撒冷到二战结束之前,那个时候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对他们那是清一色的厌恶。

  第二阶段就是二战之后到二十一世纪初这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全世界大都对他们比较同情甚至有些人还崇拜他们。

  第三阶段就是大家正在经历的阶段,也有人说,这个阶段是“新反犹主义”抬头的阶段。

  那么在第二阶段,犹太人为什么能得到世界的同情呢?

  纳粹对他们的迫害确实非常让人同情,但是如果只是这样还是不够的。

  在二战时期若论伤亡人数他们可排不上号,别人不说,苏联和中国没资格说话吗?不说牺牲的士兵,就是被无辜屠杀的平民数量这两者都远超犹太人。

  别人不说,同样是被屠杀、同样是在集中营之中被迫害,世界上有多少人为南京和731的受害者说话?

  哪怕单论被纳粹杀死的人,死在纳粹手里的苏联平民不比犹太人多多了吗?

  究其原因,说到底还是因为宣传!还是因为话语权!

  而文艺作品宣传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二战之前,文艺作品对犹太人的宣传大多是负面的,就比如《威尼斯商人》,虽然里面的犹太人确实是阴险狡诈,但是主角最终不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的赖账了吗?

  最终那个威尼斯商人不仅没要回自己的钱,而且还赔了二分之一的财产进去,甚至女儿都跟人私奔了,自己的家底儿还得被那个便宜女婿分走。

  到了二战之后,犹太人的形象和所能“享受”的结局就变了!他们往往成了影视作品之中的受害者,而且满世界各种文艺作品之中都是对犹太人的各种追捧。

  在最巅峰时期,《货币战争》这本书更是大大的吹了英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一把。

  后来据说,罗斯柴尔德家族相关企业的员工在跟别人谈判的时候,都会带上一本《货币战争》来给对手施加压力——“看,我是罗斯柴尔德家族的人,我很牛!别惹我!”

  事实上呢?恐怕罗斯柴尔德家族事前都不知道自己居然这么牛!

  这就给了陈启民很大的启发啦!

  让一个社会彻底的腐朽,最好的办法是什么?那就是在每个人的身上贴标签,让男人仇视女人、黑人仇视白人、犹太人仇视其他族群,从而让他们所有人都忘记了,无论是男人、女人、黑人、白人还是犹太人之中都有穷人和权贵。

  他们真正应该仇视的是那些压迫自己的权贵!

  这么做虽然是对权贵的一种保护。但是!如果所有人都忘记了纵向对抗,只专注横向对抗,那么这个国家就什么事儿都办不了了,甭管政|府想干点啥儿都会有一帮“道德君子”站出来反对,然后事儿就不了了之了。

  不信?那就看看现在的美国吧!

  【作者题外话】:我又忘了更新了……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