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正行_中州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了数月,陕西行院传来消息,裁撤军中浮费,此弊由来已久,正大元年杨奂在万言策中便提及军费开销过于庞大,拖得百姓骨枯血竭,只是外敌环饲兵凶战危,朝中诸将或出身世家盘根错节,或从龙有功圣眷优渥,朝廷数年来未能裁减分毫,此次陕西各州邑亦不胜欢喜,民心复聚。皇帝闻讯大悦,手谕褒奖移剌蒲阿忠正信勉。

  完颜宁在宫中听到消息,只是略笑了笑,并无多少喜色,忖道:“移剌副枢固然忠心不二,只是其人急效近功,图私贪利,又怎会突然甘冒不韪裁撤冗费?此事定是良佐所为。”想到此,心中更增牵挂,柔肠百转:“此番裁冗如虎口夺食,定会招人记恨,他性情耿介,孤立无援,又无幕僚斡旋辅弼,遭上司刁难、同列报复之时,该如何是好?!”愁了片刻,忽又想道:“常言道‘打狗要看主人面’,移剌副枢是官家心腹,良佐与他龃龉不和,在官家看来就是狂妄自专、藐视君上了……”想来想去,唯有让皇帝知道裁冗是完颜彝的功劳,才能连消带打减少皇帝的疑心。

  她避嫌已久,于军务上几不置喙,更不能直言其功,正苦思之际,忽听流风禀报宋珪来到,立刻起身相迎。

  宋珪形色匆忙,见左右无人,开门见山地低声道:“陛下褒谕三军,手书圣旨即刻要送往陕西,长主若有书信给定远大将军,臣可一并送去,不会被人知道。”完颜宁惊了一跳,蹙眉不语,宋珪见她神色迟疑,压低声音道:“此番宣旨使是臣的徒弟焦春和,臣可在他临行前,将书信放进装手书的锦囊里,他到军中宣读圣旨之后,便会将各个锦囊交给诸位将军。”

  完颜宁低头道:“殿头误会了,我敬他人品贵重,所以交结朋友,并没什么言语值得私相授受。”宋珪愣了愣,急道:“长主如今连臣也不信了?守恒那孩子鬼迷了心窍,怎对得起沂国长公主相救之恩……”完颜宁轻声道:“殿头别这样说,潘先生于我有恩,我母亲泉下有知,也只有感激他的。”

  宋珪看了她片刻,渐渐红了眼眶,叹道:“长主,臣是看着沂国长公主长大的,后来又一天天地看着您长大,说句该千刀万剐的话,在臣心里,早已把她和您当成自己的儿孙了……”完颜宁低道:“当年若非殿头冒险献策,我岂能降生人世?殿头就认我做孙女吧。”宋珪忙摆手躬身,连道不敢,恳切地道:“长主有事,只管吩咐臣去办,千万别一个人捱着,臣这把年纪,快进棺材了,什么都不怕。”完颜宁目光微闪,计上心来,缓缓道:“殿头待我真好……不过,眼下他遇着大/麻烦了,没心思理会我。”宋珪愣了愣:“怎么?”完颜宁蹙眉道:“他革了军中冗费,副枢恨极他了。”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