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五百三十三章 要改盐法_重铸刚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开支。

  不过当他看到另外一份关于缴获物资的奏折后,立马就眉开眼笑,甚至当着几位同僚的面轻声喃喃道:“不错,不错,不愧是掌握金山银山的西班牙人,小小的吕宋竟然有这么多的金银。”

  “是极是极,不过现在不同以往了,这点儿银子已经不能让咱们的毕大人激动起来了。”,黄立极开口道。

  “几位大人说笑了,虽说从今之后户部的银钱会多上不少,可诸位也都知道,咱们这位圣上也是花钱不眨眼啊,尤其是圣上特别喜欢开疆拓土,这大炮一响就是黄金万两啊!

  不过至少现在有了这批银子,本官也能多睡一个好觉了。”

  众人纷纷大笑。

  毕自严却没有笑,他不由得想起今年整个大明最重要的事情,正是这件事的功成,稳住了大明重臣浮动的心。

  和此事想比,吕宋战事基本上没有多少人关心,而此事在大明国内引起的风波甚大,但不管如何,到了现在一切都已经定下,谁也再无法更改。

  时间回到崇祯四年的三月份,此时的南征大军还没有出动,朝中,温体仁、郭允厚等大明重臣已经共同忙碌了将近一个月了。

  在紫禁城的武英殿中,每一天这些重臣以及大明的皇帝朱由检都待在里面,有时甚至有十数支巨大的蜡烛将武英殿照的通透。

  “朕觉得差不多了,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皇上,重新制定的盐法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只是,这样的执行会不会太急切了一点?”,黄立极作为首辅只能站出来开口。

  没错,大明一众君臣用了将近一个月时间讨论的就是改盐制,朱由检对于大明的盐法不满很久了。

  现在整个大明有大量的盐引进了宗藩、勋贵手里,还有那些大盐商,大明的盐产量一年比一年高,但是据锦衣卫调查,各地的盐价却从来没有降过,甚至还有些上涨。

  这就让朱由检很生气,你们又不交税,大明将盐售卖给盐商时才多少钱,怎么当你们卖的时候价格就张了好几倍。

  若是缴税了还算是有借口,但是他们根本就没有缴多少税,按照黄册登记拥有六千万人口的大明盐税竟然只有一百万两?

  这怎么可能?

  这若是属实,天下还有那么多的大盐商?

  于是在崇祯三年,朱由检就用手段完全掌控了长芦盐场,并在长芦盐场进行了初步的改革,废除灶户,朝廷提高对盐的收购价,以增加产盐户的收入,改革制盐法。

  短短一年时间,之前长芦盐场被取消的盐场纷纷恢复,现在的产量大大增加,已经完全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

  同时借助这长芦盐场的盐,大明少府成立了大明盐业,在全国几乎所有的县城开了店铺。

  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大明盐行的盐售价也仅仅此其他盐商低了一成,而且产量有限,尤其是分散到全国各地,一个地方的数量就更少了。

  但即便如此,也引起了很多大盐商的警觉和反对,他们想了很多办法去改变这一切,但面对皇帝的强权,他们无能为力,于是他们也降价了。

  通过长芦盐场,朝廷培养出了不少的盐业官员。

  到了崇祯四年,朱由检感觉时机已经成熟,他准备在全国彻底推开,全面变革盐法。

  当然这个想法还是有内阁大学士郭允厚户部尚书毕自严共同提出的,原因也很简单,他们看到了,盐业变革后产生的巨大效果,他们愿意支持皇帝的想法。

  大明盐业是很独特的,少府管理在运营,税部、内阁负责全面监督、审查,所有赚取的银子交给户部。

  而去年一年,仅仅凭借着长芦盐场,户部最后收到的银钱就达到了九十八万两白银,这个数目已经和崇祯二年一年的盐税的相当。

  这个数字实在是太疯狂,所有官员之前完全没有想到的。

  于是在朱由检的暗示下,崇祯四年二月底,大明朝正式将变盐法提到了朝廷最高层。

  ………………………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