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九十八章 突破(求订阅)_重铸刚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准备自己修路的事情,工部尚且还不清楚,徐光启并不是满桂想象的那样,他在得到命令后就深深地明白皇上对条路的重视程度。

  回到工部他就开始挑选可以担此重任的官员,以及查阅西北官道的相关情况。

  西北一直以来都是朝廷重地,经过大明两百余年的建设,这里的官道已经是四通八达,现在要修建水泥官道,那自然是可以在之前的官道基础之上修建就可以了。

  因此修这条路路线完全不用重新勘探线路,重点还是人以及水泥的生产。

  按照徐光启的预估,即便有如此条件,再加上现在从西安向西修建的水泥官道已经到了巩昌府,距离临洮府的府城兰州已经很近了,这条官道要修缮成功至少还要一年时间。

  没有办法,兰州向西到嘉峪关还有千里之遥。

  徐光启花费了半个月的时间,准备好了修缮这条大道的所有准备工作,数量多达一百余人的队伍在这一天离开了京城,向西北而去。

  而此时的西北,在满桂的辛勤努力下,陕西的少府负责人已经派出人手在兰州修建一座大规模的水泥厂,很快就能开工。

  ………

  对于这些事情,朱由检并不太在意,看到锦衣卫送来的这些事情,他仅仅是一笑而过。

  这一天,五军都督府对于西北战事的奖赏已经拟订完成,朱由检让王承恩用印后,拿起来吏部的奏折。

  这竟然是吏部尚书王永光的奏折,他上奏的倒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朱由检的王爱卿首先是表示他希望朝廷在青海地区设立行政机构,以方便管理,而后又提出现在西北的行政架构已经极其不合适。

  他提出这陕西实在是太大了,朝廷对陕西的治理极为不便,应当借鉴将湖广划分为湖南湖北的先进经验将陕西也划分掉,同时将之前的甘肃都司、朵甘都指挥使司全部废除,改为布政使司或府等行政机构。

  如此一来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必然能够得到极大的加强,各方面的优点这位王爱卿提出了一大串,仿佛是生怕朱由检不愿意。

  看完朱由检放下手中的奏折,心中略感惊异,这不像是这位“老实本分”的吏部尚书做出来的事情啊。

  王永光担任吏部尚书已经一年有余,各方面的表现很不错,尤其是在朝廷大事中,基本上不怎么发表自己的言论,经常被人所忽略,即便他是大明的吏部尚书!

  但是这王永光执行能力是真的强,朱由检交给他的任务他全都不折不扣的完成,丝毫没有打折扣,只要是朝廷决定后的事情,他都做的不错。

  尤其是大明朝廷忙活了近两年时间的官职大变革,此人在其中发挥了至怎么提出了这么一个容易引发争议、败坏名声的事情。

  现在朝中对于这种拆分布政使司的事情还是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反对的理由吗还是那一套,赞同的理由倒是不少,毕竟现在的湖南、湖北发展的都不错,朝廷政策在这两地的执行力的确有了不小的提高。

  最初,这项决策完全是朱由检凭借着强权强推的,也正是如此士林中对此事还是颇为不满。

  朱由检或许对这些不在意,但还是走很多人颇为在意。

  现在一向谨慎的王永光提出这样容易引发争议的问题准时是让人惊讶。

  要知道这还是两年来朝中大臣第一次有人向他提出一项改革建议,实在是太不容易了。

  “来人,召集诸位爱卿,武英殿议事!”

  ……………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