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6章_九零对照组女配崛起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明德不是跟着唐粒他们回安县了嘛,这位港城的商人对内地充满了好奇,听说唐粒在乡下弄了十几个种养殖基地,就让李襄带着他,到安县各个乡镇转悠。

  据李襄回来说,他就跟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进城似的,瞧什么都稀奇,大热的天,非得自己爬树上去摘杨梅,差点还摔了,瞧见鹅还跑去戏弄人家,差点被鹅给叨了,瞧见鸡,非得让人糊了黄泥埋土地做叫花鸡,说什么要感受做洪七公的感觉。

  总之,别人看他神神道道,他自己倒是乐不思蜀。

  而就在这段时间里,唐粒一边忙着跟吕宽对接棉纺厂改制的事情,一边在县城租了个院子,把之前找到的绣娘和缝纫工都喊到县城,开始赶制林明德要的古装戏服。

  唐粒对古装戏服倒是熟悉,毕竟上辈子经常混剧组,关系挺好的朋友里,就有搞剧组梳化服的,可问题是,她知道好看的戏服应该是什么样子,但她不会做呀。

  只好到处搜罗相关的书籍资料,大家一起商量揣摩着,这个样式该怎么裁,这个细节该怎么做,靠着揣摩想象,先试着做迷你版本的,这样做好了还可以给布娃娃穿嘛,不浪费。然后根据做出来的布娃娃衣服,精修细节做扩大版的,等底板出来了,再继续完善,添加上刺绣。

  一套衣服修了改,改了修,大大小小的底板做了十来套,等终于完成,满屋子的人都不禁哇地一声发出赞叹。

  这是一套宋代的对襟襦裙,短襦、长裙、短裙用的都是简洁而舒适的纯色布料,外头青花的褙子刺绣花纹却极尽繁复,而由于颜色素淡,色调搭配恰到好处,不见累赘,只觉典雅。

  “这也太美了!”

  “是呀,这十天功夫可算没白花。”

  大家七嘴八舌的,都既兴奋又自豪。

  她们这些人,绣花是从小跟长辈学的,裁剪缝纫,有的是正经跟过师傅的,有的干脆就是家里缝缝补补的,熟能生巧练出来的。

  之前她们可没觉得自己这点手艺能当饭吃。

  毕竟缝缝补补的,全华国的女同志,会的是大多数,不会的才是少数,根本不稀奇。至于刺绣,早年衣服都穿不上,会绣花能当个什么用,还能把破衣烂衫绣出朵花来?而这两年,经济好了,牛仔裤皮夹克西装大行其道的年月,绣花就更无处施展了。

  像小杜村这样的村子,明明刺绣手艺好的人挺多,可依然穷得要命,就是因为这手艺它没用呀。

  可现在不一样了,要说古装,哪朝哪代的衣服能少了刺绣?

  “唐总,这衣服真能卖出去吗?”年纪大的依然觉得心里不踏实,实在是除了戏台上的戏服,实在没听说过,还有人要买这种衣服的。

  “唐总,这衣服真能上电视?咱们这可比电视上的还好看,要能上电视,那肯定是最好看的!”年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