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二七章 抬枪_残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主要作用还在于防守,用来对付鞑子的刀斧手,盾牌手和骑兵等等。除此之外,我还准备了一套专门的拼刺枪法,回头教给大家。”

  解放军的拼刺技术经过了千锤百炼,不但实用性极强,而且简明易学,对这种燧发枪最为适合,在白刃搏斗中,几名士兵结合组成一个拼刺小组,可以对抗数倍之敌的包围进攻,抵抗清军的猛烈冲锋。

  话说到这个份上,大家才明白汪克凡对这柄造型凶狠的刺刀有多么看重,对它的期望值又调高了几分,汪克凡从来不会无的放矢,经过实践反复证明,他大力推广的物事肯定都非常好用。

  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燧发枪配刺刀哪怕再好,一年也只能生产八百余支,除了在全军比武中胜出的幸运儿,其他各营想要换装,看起来还是一件遥遥无期的事情。

  仿佛看透了他们的心思,汪克凡又说道:“看来诸位对标准化生产还是有些看法,总觉得这是六个指头挠痒,多此一举是不是?但你们想过没有,实行标准化生产后,每个工匠都只负责制造燧发枪的一道工序,一个零件,没什么东西再需要藏着掖着,每个工匠可以轻易带出来几十个上百个徒弟,生产规模会越来越大……”

  他的解说相对超越了这个时代,有的将领似懂非懂,程问和滕双林却领会得多一些,低声向方正铮请教着,脸上带着一种悟道之后的兴奋神情。流水线作业,标准化生产,本来就是现代工业的精髓,哪怕是纯手工制品,也可以用这种方式迅速扩大生产规模,大幅提高产量。

  谭啸却是个粗线条,懒得探究其中的含义,只关心最后的结果,问道:“听军门话里的意思,燧发枪以后造的会快些,是不是?”

  汪克凡说道:“不错,磨刀不误砍柴工,这是厚积薄发的道理,开始半年慢一些,以后会越来越快,预计一年后进入大规模生产期。再用一年给全军换发新枪。”

  谭啸连连点头,一本正经地对王奕说道:“噢,明白了,小王奕,你最多只用等两年,就能用上新枪了。”

  王奕反唇相讥:“最多一年半吧,咱们比武场上见,我总能排到岳州营的前头!”

  见他们两个斗气,众将一阵嬉笑,王景上前对汪克凡行了一礼,说道:“启禀军门,燧发枪虽然一时生产不及,但修械所还造出了另外一种新枪,威力强大,可以弥补这个空档。”

  另外一种新枪?汪克凡事先也不知道这件事,倒真是个意外之喜,有燧发枪珠玉在前,众将也对新枪充满了期待。

  为了加强今天献宝的效果,王景事先对新枪严格保密,还做了很多准备工作,见大家的胃口都被吊了起来,他心中暗喜,命令手下重新布置靶场,把靶子又向后移动了二十步。

  这么远!靶子现在已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