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四二章 我,大明燕王也!_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通泊。

  明军列阵中。

  这里其实就是科布多河上游一片湿地。

  但已经不是平原。

  算是阿尔泰山脉向外扩散部分的丘陵区,就因为是丘陵区,所以融雪汇聚形成湿地,而远处已经能够看到雪山,不过距离阿尔泰山脉的主脉还有至少两百多里……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古人诚不我欺!”

  朱棣看着前方雪山直插云霄,而阴云不断翻涌的壮观景象感慨着。

  所以现代把这句诗翻译成沙漠积雪明显是不对的,这分明说的就是雪山高耸,虽然岑参是在轮台,但唐朝的轮台是乌鲁木齐。他就是八月底某个大雪纷飞的日子,站在已经被积雪覆盖,一片白色的博格达山和天山主脉中间,看着风雪中东归的朋友,放眼望去高耸的山脉变成接天连地的百丈冰,阴云压在上空一片压抑,然后无限感慨地写了这首诗。

  “的确差个诗人啊!”

  杨丰说道。

  然后他转头看着身后。

  后面是无边无际的旌旗,而猎猎旗帜下是全副武装的士兵。

  两万多明军总共列八个驼城,然后八个驼城列成前二中四后二的三线阵,但前后两个间距宽,所以实际上是两个菱阵。

  至于骑兵全部收入驼城,在中间四个驼城的中心则是中军,而朱棣的亲卫,作为最精锐的突击力量分成三队,朱棣亲自带领一队,就在前面两个驼城中间,谭渊和丘福各带一队在中间四个驼城间,这其实就是杨丰给他们研究出,最大限度发挥火力优势的驼城版古斯塔夫,火器时代,最重要的是什么?

  火力投射。

  敌军攻正面,除非局限于两个驼城的狭窄正面,否则只要想攻侧翼就得面对后面两个阵型的火力。

  想绕向整个三线阵的侧翼……

  那里还是要面对三个方阵侧翼的火力。

  如果全线包围式进攻,那所有方向上都是这种火力。

  如果集中攻击一个面。

  那后面列阵的驼城可以把弹药和补充兵源源不断投入一线,只要你打不动想撤退,那么驼城里面的骑兵就会杀出,给你最致命一击。

  骑兵攻击的一个很大缺陷就是在一个攻击面能投入的兵力有限。

  一名骑兵需要的空间,远远超过了一名步兵,实际上一个骑兵占据的空间可以塞十个步兵,这种阵型让敌军骑兵无论怎么进攻,事实上都是以一敌十。而且持续进攻后,倒下的马匹会给后续形成事实上的障碍,所以骑兵进攻步兵,如果不能一次冲击成功,那最好就是赶紧撤,否则一旦陷入鏖战就该他们倒霉了。同样步兵面对骑兵,只要他们冲过来时候稳住不跑,然后硬顶第一波冲击,基本上也就该反杀骑兵了。

  比如岳家军这种。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撼不动就只能无奈地叹息了。

  当然,封建时代,能面对骑兵冲击

  请收藏:https://m.sfeel.net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